自来水也可以养鱼,但是你需要这样!鱼缸冲氧,水质恶化调节看这里!

‍‍

‍‍自来水大家都不陌生,每天都在用。据统计自来水是我国饲养锦鲤最主要的用水之一。

自来水是经过处理的水,质地比较清洁,含杂质少,细菌和寄生虫也少,最主要的是来源方便。

自来水中大多含有自来水厂净化水时用的氯气或漂白粉、明矾等化学药剂,尤其是水中残留的氯气,是以溶解氯的形式存在,对锦鲤是一种毒性很强的物质。

如果将锦鲤放在没有经过处理的直接接取的自来水中饲养,特别容易导致鳃粘膜损伤、腮部充血,严重时会导致锦鲤死亡。所以各位新手切记!!!切记!!!不经过除氯处理的新接取自来水不要直接用来饲养我们挚爱的锦鲤宝贝。

常用的除氯方法是曝气法:

1、将自来水置于空盆或池中,暴晒沉淀2~3天以后再用。

2、如果情况紧急需要马上使用,那请各位记好一种市场商品名称叫海波的药物化学名称叫这个。这个东东可以快速将自来水中的氯气中和掉而且对水质没有影响也不会伤害鱼。

3、使用量公式:每1立方米的水体中加入小米粒大小的硫代硫酸钠100粒,例如一个30cm×40cm×60cm的缸体中加入7粒就可以了。

还有要注意的是温度,自来水输送管道多埋于地下,受外界温度影响比较小,特别是在夏秋季节直接放出来的水温较低不可直接使用,尤其是对于当岁鱼和幼鱼影响较大。所以特别注意使用前要暴晒处理是水温达到适合温度再使用。建议大家最少要准备2只温度计,一只在缸内随时监控温度,另一只备用每次换水钱都要测试一下两边的温度以温度不相差2°为宜。

氧气是鱼类及水生生物赖以生存的基础。热带鱼通过鳃吸收水中氧气,气体交换出二氧化碳。天然水中水面的含氧量大于水下,可供鱼类及其它水生生物生存(相对比,白开水中含氧气量很小,并不是所有水中都含氧)。因此,水中溶解氧含量的多少,不仅关系到热带鱼的摄食,而且影响到热带鱼的成长、生存及生态系统的平衡稳定,也是衡量水质的重要指标之一。

一、对水中溶氧的定义

溶解在水中的分子态氧的多少,即为水的溶氧量(DO),通常用"毫克/升(ppm)"来表示。溶氧是指溶解于水体之中、分子状态的氧。水体中的生物靠水中的溶氧进行呼吸作用。在20℃、一大气压时,纯水中的溶氧约9 ppm,晴天正午微风水塘表面的氧气含量在14~20ppm。

二.氧气的来源:

1、生物增氧。草缸中水生植物、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所释放出的氧气,水生植物的盛衰对水体溶氧起着重要的作用。正常情况下白天草缸的溶氧量高于裸缸。

2、机械增氧。通过气泵、潜水泵等形式强制充氧。气泵强制充氧是我们主要的供氧途径,现在有很多水泵都将这几种增氧方法集合在了一起,也就是市场销售的四合一水泵。

3、化学增氧。加入化学药品增氧,多用于乏氧时的急救。目前使用的化学增氧剂主要有过氧化钙、过氧化氢和过氧二硫铵等(增氧剂的主要成份)。

4、换水增氧。更换新水可提高溶氧量,以及在换水得过程中水流经过一定的流程和落差可使溶氧量提高。

5、空气中的氧气的直接溶入。空气溶入水体中的速度与大气压、水温、盐度、水流、气流等有关。大气压高,氧气溶入水体中的速度快,流水的溶氧量一般比静水的高,所以一个小的瀑布水泵造成水面的波动,也可以增加空气中氧气溶解的速度。

影响溶氧量的因素

1、物理因素。水的溶氧量受水温、气压、盐度等因素的影响。水的溶氧量与水温、盐度成反比,温度增高则溶氧量降低,盐度越高,溶氧越低,反之则溶氧高。水的溶氧量与气体的压力成正比,水面上氧的分压愈大则溶氧量愈大。我们用气泵给鱼缸供氧时,水面越深溶氧的效果也就越好。同时水泡越小与水体接触的相对面积越大,溶氧的效果也就越好。水草缸中使用的二氧化碳气泡细化器,就是这个道理,只不过是充入的二氧化碳。

磁化水可有效提高溶氧量,据说最大能增加溶氧量270%,可能是因为磁化后的水分子链缩短,分子间的空隙增多有关,看来磁化水不仅能够活化水体对增加溶氧量也大有裨益。

2、生化因素。水生生物的数量过多和密度过大及饲料残渣过多等都会使水体富营养化,有机物含量增高,水体的溶氧量下降,其原理在于有机物的分解大多是氧化的过程,需要吸收氧分子。

溶氧量对鱼儿的影响

溶氧量(DO)是影响鱼类摄食量及饲料食入后消化吸收率,以及生长速度、饵料系数高低的重要因素。下面进行简单的分析:

水中溶氧量低,鱼儿食欲下降,甚至拒食,即使食入饲料,也会造成消化吸收率低下、生长速度减缓、饲料利用率降低的状况。长期下去,就会引起发育不良和各种疾病。

鱼类在溶氧3.0 ppm时的饲料利用率,要比4.0ppm时减少一倍。鱼类在水中溶氧量达到4.5ppm以上时,鱼的食欲增强极为明显,达到5ppm以上时,饲料利用率达到最佳数值。有人研究表明:当水中溶氧量从7.6ppm下降到3.1ppm时,饲料利用率降低5.6倍、生长速度降低9倍至10倍。热带鱼要求水中溶解氧含量7ppm以上,如果水中溶解氧降到5ppm时,热带鱼就会“浮头”,这时如不采取措施,热带鱼就有被窒息死亡的危险。

鱼单位体重的耗氧量随鱼体增大而减少,单个鱼的耗氧量则随鱼体的增大而增加。随水温的增高,鱼类新陈代谢旺盛,鱼的耗氧量也高。鱼的采食量越大,耗氧量也越高。为使鱼迅速生长,保证水中高溶氧是极其重要的。

需要指出的是,并不是水中溶氧量越高越好,当池水中溶氧量过饱 和度达150%以上,溶氧量达14.4ppm以上时,易引起鱼类气泡病。此情况在常温常压下我想它不易发生,常压下过多的溶氧会自动从水面逃逸。

1、氧气对好氧菌生存的影响。

鱼缸、水族箱内的生态系统中发挥主导作用的细菌大多数都是好氧性细菌,如硝化细菌、枯草杆菌等就是利用溶解氧将有机物或有毒物资分解成简单的无毒物质。好氧菌的繁殖速度与溶氧量成正比,溶氧量越高这些细菌越活跃,增殖的速度越快。

好氧菌的耗氧量是很大的,通过化学分析,硝化细菌每代谢1克氨就会消耗4.5克的氧气。当溶氧量不足时这些细菌的机能将会受到抑制,有的会产生代谢不完全的中间产物,严重时细菌膜外层的好氧菌便会死亡脱落,使厌氧类细菌占据主导地位,导致氨氮积累,藻类滋生,水质恶化,腥臭味出现等现象,细菌都难以生存,何况这些热带鱼呢?如开缸使用的兼性厌氧菌酵母菌在乏氧的状态下就会将糖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谁也不希望把自己鱼缸变成酒缸,水质老化,过多的二氧化碳会致使鱼中毒死亡。

2、氧气对过滤效果的影响。

滤材附近水中溶氧量的多少直接决定着过滤效率的高低。这一点已被大量的实践所验证,在以往介绍的对过滤器的改造革新无一不是围绕着增加滤材与氧气的接触几率这一环节进行的,潮汐式、气举式、外挂式强制充氧等无一例外,那种方式与氧气接触的机会多那种方式的效率就高。大家公认的潮汐式效率最高,是因为它接触的是空气,空气的含氧量是21%,远远高于水中的溶氧量。总的来说都是围绕这过滤系统进行,而氧气的多少也是过滤系统发挥作用的一个主要因素。

Reference :网络,水族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