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首位人体冷冻尝试者,50多年未能等来解冻,或将面临身体碎裂

来源:雪球App,作者: 用户2107870014,(https://xueqiu.com/2107870014/224723986)

很多看过漫威电影的人或许还记得这一幕:美队史蒂夫·罗杰斯在北极冰层中沉睡了近70年后,才被神盾局刨出并成功被解冻唤醒。对此官方给出的科学解释称,这归结于贯穿美队血管中的“超级士兵血清”,才使得史蒂夫在没有任何特殊条件下,低温冻结几十年仍能正常存活。

那么,如果放到现实中,人类在被冷冻后还能够再次被唤醒吗?被冷冻时还会衰老甚至死亡吗?

世界首位冷冻人,未能如期苏醒

其实早在20世纪七十年代时,冷冻技术就已经问世:美物理学家“人体冷冻之父”罗伯特·埃廷格博士在其著作《永生的前景》一书中,详细介绍了这项技术,该书甫一出版,就引起了知名富豪詹姆斯·贝德福德的兴趣。

詹姆斯在当年是很有名的投资豪客和心理医生,不过虽有万亿身家,却多年深陷癌症折磨,强烈的求生欲使得他下定决心要做首个“吃螃蟹的人”,于是詹姆斯找到了专业冷冻专家尼尔森,请求对方五年后将自己冷冻起来,全身冷冻费加上维护费共计70万(约合500万RMB)。

在他的计划里,自己将在“沉睡”50年后被唤醒,而他也认为等到了那个时候,科学技术的发展肯定能够治好自己的疾病,而且自己或许还能再活更久,甚至突破人类寿命局限。

可惜理想很丰满,现实却骨感。照常理而言,“冻活”远比“冻死”难得多,原本应该在2017年就解冻的詹姆斯,却因现实中的解冻技术尚未完善而无法“重回人间”,甚至在5年前科学家们试图解冻他时,还差点将其碰碎,因此这一计划不得不暂时搁置。

冷冻计划无胜算?富豪涌入新赛道

据冷冻机构介绍,詹姆斯之所以无法被成功解冻,主要难度在于细胞层面,因为起初他的冷冻过程是逐渐被放入一个装满-196°液氮的大罐子中,这意味着如果不能在瞬间使其解冻的话,那么詹姆斯的细胞结构就会在逐步解冻的过程中死亡,从而导致解冻失败。

不过机构倒也挺给面子,50年到期以后也没有将詹姆斯送走,而是继续维持养护着装有他的冷冻罐,等待未来解冻技术的出现。

除了詹姆斯·贝德福德这首例冷冻人至今都没能成功苏醒以外,目前全球共有约350位冷冻人,其中我国就有10位,年纪最小的为13岁,他们都在等待着苏醒的那天,冷冻技术自问世到现在已有50多年历史,但发展却算得上是停滞不前。

于是更多的富豪开始倾向于“把握当下”,毕竟冷冻后谁也说不准何时能醒来,想要长留于家人亲友身边,比起寄希望于遥遥无期的解冻技术,还不如借助已然相对成熟的延年科技来真真切切得多活几年。

2013年,哈佛终身教授David Sinclair提出一种前沿生命技术“WLife”,可基于细胞层面改进内部DNA损伤、以及提高各项老化指标的自我修复能力,David教授凭借着这一发现,在当年被国际时事期刊《Time》评为“最具影响力100人”。而后随着剑桥、清北、同济等知名学府展开相关研究,国人对其关注度也开始攀升。

与冷冻技术相似,WLife同样是通过“改变”机体状态来对抗生老病衰,不过区别在于这项技术目前已基本落地且在我国逐渐流行,经莱特维健等生科企量化的WLife迭代成熟品,在进入亰-东、天貓等平台后每年出货近十万,颇受一二线城市高净值人群的欢迎。

人体冷冻能否普及,除了技术还有这些问题

尽管如今的生物科研更倾向于提高人生前的生活质量,但仍有不少科研人员坚信“人体冷冻”终将迎来看到希望曙光的一天,比如专注老龄病预防的生物学专家,奥布雷·格雷对此就颇为乐观:“利用基因疗法和其他技术,未来人体冷冻将会变得相当普遍,它并不可怕、怪异,只是一种治疗方式。”

然而还有一个问题需要直面,那就是任何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时都会碰触到的那个壁垒---科学伦理。诸如克隆、DIY神经等技术,一旦放开相关研究,势必就会出现各种问题、引起社会矛盾,人体冷冻技术也不例外,因为它涉及到病人是否自愿、生命权剥夺等顾虑。

哲学领域的知名“三问”:你是谁、你从哪来、要到哪去。

想象一下,当那些被冷冻再被解冻的人醒来后,发现天地偌大,却无曾经亲近之人,哪怕是心志坚定如美队,他从冰冻中苏醒后也总觉得自己“是一个过时的人”,届时他们该如何置身?社会能接受他们吗?这种种问题都摆在全人类面前,只能等待着时间来给出一个答案。

#冷冻人# #冷冻# #癌症治疗产业# $贝瑞基因(SZ000710)$ $冠昊生物(SZ300238)$ $复星医药(SH600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