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拍】潮汕 · 潮州八景
据了解原龙湫宝塔是指潮州府城北面韩江上一个小沙洲上,建于宋时的一座石塔。洲上林木葱郁繁茂,并于塔旁建有佛寺一座,与周边的景物相辉映,构成一幅美妙绮丽的风景。初时名为“塔院维舟”,多有文人仕宦将舟艇常喜系缆于此命名。又因塔边有“龙湫泉”,因之又名“龙湫宝塔”。从前观赏此景,可见古塔屹立江中,与意溪遥遥相对,江水环绕小洲。若登塔眺望前方可见湘子桥横贯江上,瞭望后面则是凤凰山,右边则是府城,左边则为绿野乡村。清朝海阳人郑兰枝有诗赞: 古塔峥嵘鳄水头,潆洄院落好维舟。帆藏灯影三更月,缆系钟声五夜游。停棹不妨风瑟瑟,开窗正爱浪悠悠。几层磴道遥望处,一幅江城入画秋。
可惜宝塔在清末因天灾而倒塌,寺院也随之荒芜,最后残存塔基也被洪水冲去,小洲则在建国后整治韩江而被炸掉,仅存水下残基。原本之龙湫宝塔景观与龙湫泉也就停留于纸上,成为文字资料。所以当今又将位于韩江下游的凤凰塔代替古时的龙湫宝塔。凤凰塔是万历年间(1581-1585)知府郭子章所建,塔遥对凤凰山,又与隔江的凤凰台相对而得名。清乾隆三十年(1765)有重修。1990年广东省和潮州市人民政府拨专款进行全面加固维修。
塔右有北溪,旱时溪水常涸,叫“涸溪”,凤凰塔因之也名“涸溪塔”。凤凰塔平面八角形,为九层楼阁式砖石塔,高47.72米。塔门朝西北,额刻“凤凰塔”三个字,对联有“玉柱擎天凤起丹山标七级,金轮着地龙蟠赤海镇三阳”,均为明万历十三年(1585)潮州知府郭子章撰书。二层正面复嵌“万代瞻依”石匾。塔基须弥座分别刻龙、凤、鹤、马、羊、鱼等祥禽瑞兽和奇花异草及力士等精美石刻浮雕图案。塔身首层、二层概为石条砌筑,用丁头拱逐层出跳挑出塔檐。二层以上除压檐石承丁头拱以托出石质塔檐之外,余概为青砖构筑,形成了下石上砖的特殊结构。二层以上每面错开位置开四门(或窗)。既起到通风透光的作用,又可供游客眺望塔外景观。五、六二层均有菩萨,置于壁龛之中,塔内有螺旋蹬道可登诸层乃至塔顶,塔刹为空心青铜葫芦。
如今的龙湫塔正当江水分流要冲之处,地势险要,每当朝日初辉,夕阳残照,塔影沉江,水流影动,眺望湘桥,长虹卧波,水波粼粼,扁舟出没。“船如梭,横织江中锦绣;塔作笔,仰写天上文章”。“长桥横白银浪,古塔倒浸苍龙湾。”这是前人对它的赞颂。
来源:粤东城市网
陈训先《潮汕先民探源》
广东人民出版社 / 2006年12月
原价:15.00元 / 优惠价:13.20元
<内容> 岭南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特色鲜明、灿烂多彩、充满生机活力的地域文化,其开发利用已引起社会的重视。对岭南文化丰富内涵的发掘、整理和研究,虽已有《岭南文库》作为成果的载体,但《岭南文库》定位在学术层面,不负有普及职能。且由于编辑方针和体例所限,不能涵盖一些具体而微的岭南文化现象。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