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喜欢恶作剧,目的无非就这三种,家长应该正确作出回应

有时候孩子可能只是为了取乐才选择恶作剧,有些家长习惯了以后也不愿意对孩子多加管教,就这么放任孩子取乐。可是家长们通常都很难预料到恶作剧带来的后果,如果不及时加以引导,很难保证孩子会不会''弄假成真'',真的伤及到他人,那这时候恶作剧的性质就完全变了。

孩子喜欢恶作剧的原因其实很明显,无非就三种,家长们应该针对不同的情况及时加以引导,改掉孩子爱恶作剧的坏毛病。

1、无聊,想要取乐:孩子天生就好奇心强,现在网络上有很多的恶搞视频,孩子很难不去模仿这样的行为取乐。日常生活当中的活动太过于无聊,又或者是孩子喜欢恶作剧带来的新奇体验,才会选择这样的一种方式进行宣泄。

在国外,孩子在万圣节当天都会扮作各种样子到别人家里要糖果,如果主人不给糖,孩子就会说:''不给糖就捣蛋''。实际上,恶作剧能够给孩子带来不一样的体验,家长眼里孩子的''无聊''行为,对孩子来说可能是一种乐趣。

我一个表妹总是喜欢撕纸,撕完之后碎屑弄得满地都是,她爸爸妈妈为此骂过孩子好多次,可是孩子就是不改,还说:''我觉得这样很好玩''。

2、为了引起父母注意:恶作剧是孩子引起他人注意的一种方式,有时候爸爸妈妈不关注孩子,孩子就会通过一些''大动作''来引起父母的注意。就比如孩子会常常扮鬼脸、发出怪声,实际上孩子只是想通过这些怪异的举动来博得父母的关注。

3、有目的性地整蛊他人:恶作剧的源头有时往往不那么单纯,就像前文提到的投毒案,本来生活中的小矛盾是可以通过沟通解决的,可是林森浩偏偏选了最极端的方式去''报复''舍友。

孩子在生活当中难免也会遇到一些小摩擦,可是恶作剧往往是最幼稚的处理方式,如果家长发现孩子进行恶作剧是抱有目的性地对付他人,那么久应该引起重视了,这说明孩子处理问题的方式不够成熟。

不管孩子喜欢恶作剧是为了宣泄无聊情绪,还是为了整蛊父母和他人,这都是一种很不好的行为,而且它所带来的后果也不堪设想。如果家长发现孩子出于以上的目的恶作剧,就需要及时加以引导,纠正这样的不良行为。

面对恶作剧,家长该怎么做?

首先,不要忽略孩子的恶作剧,要及时加以引导。很多家长都说,孩子恶作剧,只要你不理他就好了,等孩子觉得没有意思了自然会停下来。可是有时候家长如果不理孩子,他们恶作剧的手段会越来越极端。如果孩子只是想引起家长的注意,家长需要严肃对待,不要让孩子觉得自己''得逞''了,而是让孩子意识到恶作剧的弊端,并且让孩子知道恶作剧是一种恶劣行为,它带来的后果是消极的。

其次,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如果孩子只是想通过恶作剧来取乐,说明孩子没有找到适当的娱乐方式。孩子本来就有自己的放松方式,只是很容易受到好奇心的影响而搞破坏。如果一次不阻止,孩子就会再次恶作剧。

所以说当孩子再次恶作剧,例如乱动妈妈的化妆品时,就可以跟孩子说:''宝贝,化妆品是妈妈的玩具,宝贝也有自己的玩具,不可以乱动好吗?''用这种方式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并且让孩子知道属于自己的娱乐方式是什么。

最后,帮助孩子树立规则,正确地处理问题。恶作剧是最幼稚的解决问题的方式,它往往只是达到了''复仇''的效果,却解决不了问题。所以当孩子跟家里人或者同学闹矛盾的时候,家长应该及时跟孩子沟通解决,把问题立马解决,孩子产生恶作剧念头的机会就会降低。

不过仅仅是这样还不够,家长需要及时跟孩子说明恶作剧是一种错误行为,如果发生了,孩子就需要接受惩罚。帮助孩子树立规则感后,孩子就会明白为什么要对恶作剧说不。

总结

恶作剧的来源既可以是单纯地取乐,也可以是恶意的整蛊,如果孩子表现出这样的''苗头'',平时喜欢恶作剧的话,家长一定要及时阻止,因为孩子开玩笑很容易失了分寸,等到恶作剧带来了不良后果,想要阻止就来不及了。

孩子天性好奇,喜欢玩乐,想要恶作剧是可以理解的,但不代表它可以被接受。这时候家长就要积极发挥作用,帮助孩子认清恶作剧的目的,引导孩子如何正确解决问题,并且及时纠正这种错误行为。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