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的蚂蚁金服利润383亿,估值难回巅峰 昨天 阿里巴巴 发布了其财报,博哥重仓的美股阿里巴巴跌了7.55%。失血严重。与此同时博哥含泪整理出来了阿里巴巴财报中关...
来源:雪球App,作者: 财经互博,(https://xueqiu.com/1812137181/335448515)
昨天阿里巴巴发布了其财报,博哥重仓的美股阿里巴巴跌了7.55%。失血严重。与此同时博哥含泪整理出来了阿里巴巴财报中关于蚂蚁金服的数据。
利润回升,高管动荡
根据财报显示,阿里共记入蚂蚁集团126.48亿权益投资收益。而阿里持有蚂蚁33%的份额。由此可以推算出,蚂蚁集团2024年全年的利润为383.27亿。在经过了23年71.23亿的天价罚款之后,蚂蚁也终于迎来了业绩的触底反弹。
在博哥看来,蚂蚁集团的利润轨迹,堪称中国金融科技行业的“过山车”。也是互联网行业在内很多行业的转折点。而近期蚂蚁集团的高管进行了密集人事变动。包括韩歆毅接任蚂蚁集团CEO、刘政担任蚂蚁集团新CFO、蚂蚁国际CTO王晓航离职等。
注:2023年因罚款71.23亿带来一次性计提
作为核心资产的蚂蚁消费金融公司强势崛起。2024年,蚂蚁消金总资产飙升至3137.51亿元,稳居消金公司榜首;净利润同比激增1913.64%至30.51亿元。超越招联成为“最赚钱消金公司”。
哪怕消金公司规模增幅不小,但是博哥还是觉得蚂蚁集团并没有爆发其最强实力。当然也可能是因为蚂蚁集团只占了50%的消金公司股权的关系。毕竟能全部赚完为啥要给消金公司呢。
图:蚂蚁消金余额走势
估值缩水或超80%
2020年IPO前夕,其估值一度冲高至2.1万亿元。2023年其回购股份时估值仅5671亿元,缩水超七成。然而哪怕23年估值已缩水较多,但依据博哥多年的韭菜经验来看,这个估值也还是有负增长的空间。
博哥看来其估值逻辑发生根本转变的原因:
1.蚂蚁集团近年如火如荼的获得了蚂蚁消费金融牌照、钱塘征信牌照。从当初宣称的科技公司,已成实质性金融公司。虽然获得牌照对于其业务拓展便捷性是个好事,但对其估值并非如此。如果是金控集团的话,A股近十余年都没有民营金融上市了,蚂蚁集团很难成为例外。
2.2020年时,其定义自己为科技公司。上的是A股科创板。根据2025年1月的数据,科创板整体PE约为43.67倍,显著高于其他板块(上证为12.15倍、沪深300为11.71倍和创业板指为29.75倍)。没有科创板的估值牛,按照主流的银行或金融科技股做ipo估值,市盈率大体在6-9倍。
图:目前部分金科平台估值
即使按10倍估值来计算。其市值有383.27亿利润*10倍=3832亿元。相较于巅峰期下降超80%。这意味着,其18年的1500亿美金估值时的C轮之前的投资者,包括红杉,贝莱德在内。都已被套牢7年了。更早的社保基金等更是被深套。博哥也是没想到,这么多海内外知名机构均在蚂蚁集团折戟。
利润难回巅峰,海外讲故事
其利润也难回巅峰。蚂蚁金服24年利润较21年高点的730亿利润少了接近一半。21年后从断直连到近年4月份的助贷新规。都在限制着国内互联网助贷市场。而从蚂蚁招股书或者以前理财规模庞大的陆控财报等来看,放贷才能赚大钱。其他板块对于利润都是缝缝补补。
虽然近几年客群下沉对规模也有影响。而依据博哥的经验来说,放贷规模更核心的还是对于消费场景的依赖。无场景的马上消费,度小满,奇富科技等。这几年余额规模都增长乏力。淘宝系近年在电商市场份额的溃缩,微信支付的强势。也是其规模下降的核心原因。据部分知情人士透露,蚂蚁金服的整体余额已较上市前招股书披露的2.15万亿下降至1.4-1.5万亿。
博哥近两个月频繁收到蚂蚁借呗的营销短信,地主家也没余粮了。在前有新规,后有抖音放心借等追赶者情况下,蚂蚁借呗最近也开启了其贷超导流。淘宝系APP也全部开放了贷超导流。除此之外这两年蚂蚁多次试图挽回其场景颓势,包括隔几个月来个支付宝红包。推出碰一碰等等,但想靠金融创新来拉回其消费场景份额也是举步维艰。
而近期蚂蚁收购耀才证券,发力蚂蚁国际。博哥看来,场景优势也难再现的话,海外也难以复制国内的利润估值神话了。无论是耀才亲儿子与众多阿里系高管参股的长桥证券等开启正面竞争,还是蚂蚁国际与visa等老牌支付企业去抢肉,放点外贸商贷款。在博哥看来,更多的还是资本市场的故事,无法带来快速的利润增长。蚂蚁想回到估值巅峰,真的很难。
$阿里巴巴(BABA)$ $阿里巴巴-W(09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