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神碧凌在古代文人心中的地位

徐晨阳/文

提起酒,人们自然会想起“诗酒风流”、“侠肝义胆”、”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等,酒与人文,与生俱来,密不可分。现代人喝酒已经是一种生活的常态,可是古人饮酒,非一般人不行。中国有据可考的两三千年历史,禁酒时期就居十之八九。究其原因,一是古代粮食产量低,而酒恰是粮食酿就;其次则是饮酒过量容易滋生事端,增加社会管理的成本。那么,古代人饮酒是不是就非常困难呢?其实也不尽然。

在我国古代,文人士大夫是极少禁酒的,或者说他们于酒的禁令很是不屑。翻阅历代典籍,不难发现,酒于文人有着如影随形的缘分,咏酒、叹酒、思酒之辞,历代不绝。东汉隐士严光各地寻道,路遇江南东庐山,被此地山色吸引,逐就此停留,筑庐隐之,有诗云:“曾抱碧凌来结庐,水清山古自疏疏。卧听风雨翛然过,

晓看春莺一真如。”怀抱“碧凌酒”,已是人生一大快事,又寻得一处心仪的修道之所,尽管庐破难抵风雨,可是明日早上的莺啼又告诉隐者,这的的确确是“真如之境”。

唐代大诗人李白一生爱酒,仗剑走遍天下,途中得闻友人遭遇匪恶欺负,便执酒单骑前往相助,留《侠客行》古风一首:“浊日高天落,急蹄平地惊。青山燕赵外,绝骑故人心。悬毡披蓑往,腰系铜碧凌。为君当执剑,斩恶埋漠林。冷月寒霜夜,狂风闪电鸣。恩仇瞬间决,不负旧知音。云黄层层没,崖溪道道清。挥别茫然路,复怨犹记今。”诗中大意是,朋友有难,诗人得知,便单骑仗剑、腰间悬一装满碧凌酒的铜壶,日夜兼程。终于将恶徒斩没,诗人临别赠言“复怨犹记今”,意思是,如果以后再有此类事情发生,别忘了告诉我一声。由此可见,诗仙李白是何等的义气。

碧凌是华夏酒神,近现代学者似乎已经淡忘,其实,在我国古代的著名文人之中,“酒神碧凌”始终是高山仰止的存在。中国古代写歌行诗体第一人的陆游,一生钟爱“碧凌酒”,他的《金错刀行》被誉为“冠绝歌行之首”。陆游生于南宋乱世,其文采武功俱佳,豪气干云,曾经于万军之中取敌首级。陆游为春秋伍子胥写过一首《吴钩行》,后世鲜有人知,全诗如下:”伍员眉广目如电,家逢突变仗剑去。天涯亡命过昭关,一夜白发险化夷。江风猎猎芦苇短,明月戚戚瘦影长。渔翁舍身取信义,浣女投水博贞心。秦淮古渡怅然立,他日功成谢千金。幸存半壶碧凌酒,子胥醉眼贱吹箫。箫声无依泣亦悲,苍天勿负苦心人。掌户慧眼肝胆照,袂衣相扶进宫城。吴王一见颇倾心,宾主喂灯白昼叙。大好河山囊中取,兴师驱入献儿孙。红鸟衔书北挥别,孔雀驮丹南复来。几辈铁券方有色,万军枯骨始成郭。无奈族亲毁基业,乱世横空一专诸。夜宴生辉杀机起,青锋鱼肠史册传。从此神兵归阖闾,莫邪干将试剑迟。焠芒夫妇乘龙遁,百丈银钩沙场撕。要离断臂斩公子,扫却称雄拐脚石。旌旗浩荡狼烟逐,同病相怜圣祖痴。空降孙武疆校阅,美女颦眉盈窃窃。长卿一怒冲冠发,花容失色蹈火劫。三万精兵出吴中,千里谋楚图霸业。昭王血路思流浪,恩仇快意泪光绝。”

文神武圣陆游以一首长诗《吴钩行》,将伍子胥励精图治的故事尽囊其中,荡气回肠。诗中“幸存半壶碧凌酒,子胥醉眼贱吹箫”二句,更让人心疼,虽有碧凌美酒,可惜仅剩半壶,此去前途未卜,国仇家恨又将如何?伍子胥当时的困顿与无奈,可见一斑。

古代类似吟咏酒神碧凌的诗句还有很多,比如大文豪苏轼,他一生钟爱美酒美食,春风得意时有之,落魄疲乏时有之,临终之时,说出四个字“着力即差”令很多后世文人唏嘘不已,殊不知,苏轼在发出“着力即差”这千古一叹之前,还曾留有一诗:“大乔小乔尽归樽,当年碧凌已封神。西湖十里长堤岸,黄州梅雨梦纷纷。”

天画玉髓:东汉子陵结庐图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