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谈黠戛斯汗国
黠戛斯第一次步入史册,是一个北方的不知名小国,然后被匈奴给吞了,然后匈奴就有了冶金中心。
然后,匈奴曾经派遣汉人李陵,去统治黠戛斯人。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接着到了突厥崛起的时代,我们惊奇地发现,我擦这个小国居然还存在!而且还形成了一个虽然实力不及突厥,但一直与突厥为敌的国家。然而这么多年过去了,由于叶尼塞河一直远离文明世界,黠戛斯人除了祖传的手艺冶金外,其他方面依然是毫无进展。唐朝官员去黠戛斯地区,也是什么都没注意,只是发现黠戛斯人的兵器制造工艺非常先进,而其他的……简直就是原始人了。
在唐朝消灭薛延陀汗国后,黠戛斯首领失钵屈阿栈曾经亲赴长安朝拜李世民,获得官爵左屯卫将军、坚昆都督。当时可能失钵屈阿栈并不知道李陵是干嘛的,所以跟李世民也没攀亲戚。
到了后突厥复辟的时代,武则天策划以黠戛斯、突骑施、唐朝三家联手剿灭后突厥,这时候不知道谁告诉了黠戛斯首领,说我们汉人的历史里记载,你们很早以前有个首领叫李陵,和唐朝皇帝是一个家族的。
这时候,黠戛斯的首领氏族——阿热氏,就开始了一轮认祖行为,认为李陵是很早很早以前的坚昆首领,而我们阿热家好像也很早很早就一直是黠戛斯的首领了,那么阿热家=李家。于是……就跟唐朝攀上了亲戚,而且每次派使者来,唐朝都会给黠戛斯给一些口头上的优待。
而黠戛斯在后突厥时代,也发展得非常强盛,最强的时候,号称有“胜兵八万”。后突厥曾屡次杀入叶尼塞河,甚至斩杀黠戛斯首领做杀敌石,但一直无法消灭黠戛斯。而到了后突厥臣服唐朝的时代,后突厥的毗伽可汗还不得不和宿敌黠戛斯首领“伊悉钵舍友者毕施俟斤”一起来长安朝觐。
在回鹘汗国崛起后,由于回鹘一直跟唐朝关系友好,唐朝皇帝们就选择性地遗忘了这个“老亲戚”。回鹘切断了黠戛斯对唐朝的朝贡后,一次次地攻打黠戛斯人,终于在回鹘汗国第二个王朝——阿跌王朝开国可汗怀信可汗时期,重创了黠戛斯人,杀掉了黠戛斯的首领,抢光了黠戛斯的牛马和兵器,并对叶尼塞河采取三光政策,让黠戛斯“国业荡尽,地无居人(九姓回鹘可汗碑汉文版内容)”。
回鹘怀信可汗对唐朝非常友好,所以唐朝对黠戛斯老亲戚的遭遇是不闻不问的。
但是。
黠戛斯这个族群,作为叶尼塞河的主人,草原民族变迁史上极少稳定存在的战斗民族,是无法被暴力消灭的。
也就是在十几年后,回鹘另一个强大的可汗保义可汗时期,黠戛斯人又复兴了。
保义可汗时期的回鹘依然强盛,曾经远征中亚。保义可汗岂能容忍黠戛斯的复兴?
于是保义可汗组织了对黠戛斯的再一次远征,结果这一支远征军被复兴的黠戛斯人一举击败。此后由于回鹘深陷内讧之中,再也没有了主动出击黠戛斯的能力。
而一个不被史料记载名字的阿热氏的猛男,就因为击败了不可一世的保义可汗的大军,在叶尼塞河称汗了。虽然在突厥、回鹘碑文中经常把黠戛斯首领称为“可汗”,但碑文中的“可汗”其实就是君主的代名词,黠戛斯的第一任可汗,实际就是击败了保义可汗的这个不知道叫啥名字的猛男。
二十多年后,回鹘的内讧越闹越大。由于回鹘可汗家族阿跌氏既不是回鹘内九姓,也不是“九姓乌古斯”组成的外九姓,是其他跟回鹘没有渊源的阿跌人奴隶兵的后裔。所以有野心的回鹘贵族纷纷造反,甚至不惜勾结唐朝边将大搞政变,回鹘国内乱成一片:
就在回鹘内九姓的贵族,勾结唐朝边将李国昌推翻回鹘彰信可汗后,另外一些回鹘贵族也纷纷起兵。其中就有一个回鹘版的“吴三桂”,那就是句录莫贺。
句录莫贺为了能打败掌握大权的掘罗勿和掘罗勿背后的唐朝势力李国昌,冲冠一怒,请来了回鹘的世仇宿敌——黠戛斯人。
而这时候,这个历史上连名字都没有的黠戛斯可汗,率军席卷漠北,将回鹘人永远赶出了蒙古高原,黠戛斯自此成为了草原上唯一的霸主。
这个无名可汗,在献俘长安后,终于和唐朝完成了“连宗”。但他没有提供名字……于是唐朝只能在宗室成员里加上了阿热这个姓氏做他的名字,并册封他为“英武诚明可汗”。
这个无名可汗,直到一千多年后,才从外蒙古出土的另一块文辞简陋的黠戛斯碑文《苏吉碑》中找到了他的突厥语汗号——裴罗骨咄禄亚尔汗,然而名字叫啥……就无从得知了。
黠戛斯自此后进入了极盛期,收拢了一批没有迁徙的回鹘余部、获得了鞑靼人的臣服后,黠戛斯已经有控弦之士有三十余万。
在回鹘残部乌介可汗带着唐朝太和公主当人质,要唐朝给他赏赐块土地建国的时候。黠戛斯的英武诚明可汗曾经告诉唐朝,他愿意率四十万大军南下救出太和公主为唐朝分忧。虽然这是王婆卖瓜,而且唐朝也很快就击溃了乌介可汗救出了太和公主,黠戛斯终究没有南下,但也看得出来黠戛斯的强盛了。
在唐昭宗和沙陀军阀李克用(李国昌儿子)起了矛盾后,唐朝出兵攻打李克用时,唐朝也向黠戛斯下了调兵令,黠戛斯人和吐蕃人的残余部落服从唐昭宗征召,云集十万之众攻克遮虏军,杀掉李克用的部将刘胡子,但李克用实在逆天,最终又击败了唐昭宗的各路进攻。这也能说明,在唐昭宗时期,黠戛斯依然实力不弱。
然而,从英武诚明可汗之后,黠戛斯就一直走下坡路,甚至黠戛斯人都无法做到有效统治草原上的其他部落。到了契丹人崛起的时候,阿保机征讨的蒙古高原上,黠戛斯成了一个毫不起眼的小国了。
而到了辽朝统治草原的时期,黠戛斯已经又沦为叶尼塞的部落联盟了……甚至辽朝都没有主动进攻黠戛斯,是黠戛斯主动归附的辽朝。
而辽朝统治草原时期,草原上的各部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变化,蒙古语族的人口逐渐超过了突厥语族,形成了成吉思汗崛起前的草原局势:
疑似回鹘人残余组建的新部落——粘八葛部逐渐统治了阿尔泰山一带,最后形成乃蛮部。突厥语。
漠南留存的回鹘后裔,形成白鞑靼部,后形成汪古部,突厥语。
被契丹击败的鞑靼各部分化为:
1、留在鞑靼故地的,称为敌烈八部,随后形成塔塔尔部,蒙古语。
2、被辽军击败西迁到蒙古高原中部的,融合回鹘残余,形成阻卜,最终形成克烈部,蒙古语。
3、西迁到新疆和中亚的阻卜,和突厥语游牧民族融合,最终在耶律大石西征后融入西辽,突厥语。
以及其他新崛起的蒙古语部落:
1、贝加尔湖西南的梅里急部,最终形成蔑儿乞部。
2、肯特山崛起的乌梁海部。
3、斡难河和额尔古纳河之间崛起的札剌亦儿部。
4、此时正在肯特山周围茁壮成长的蒙古部。
而为什么,黠戛斯没有能在推翻回鹘征服草原各部后,有效统治草原各部,像突厥汗国、回鹘汗国那样维持下来呢?
最简单的原因就是,突厥人和回鹘人懂得如何统治外族,突厥人有分封、分化的一套完整制度,回鹘人有派遣监国、给其他部落掺沙子的有效制度(契丹人就长期被回鹘以掺沙子的制度统治,这也造成了后来契丹同化大批回鹘的反作用)。
而黠戛斯,好像除了打铁造兵器和打仗之外,别的什么都不懂。他们在推翻有血海深仇的回鹘后,只怕就已经很迷茫了,等待他们的,也就只能是悄无声息地返回原状了……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