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台湾
此條目可能包含原创研究。 (2025年5月4日)请协助補充参考资料、添加相关内联标签和删除原创研究内容以改善这篇条目。详细情况请参见讨论页。
此章節偏重在某些見解、事件或爭議上。請協助建立更平衡的陳述以符合比例原則。在移除本提示前請先討論並解決相關問題。
解放台湾文革海报 1968
解放台湾是指中国共产党及其領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意圖攻占現由中華民國實際統治的臺灣[a],以完成其統一中國之目標的訴求[1]。最初於狭义上指稱武力解放臺灣[2](即武力统一台湾、武統台灣[3]、武统[4]),即中华人民共和国發動解放軍以武力攻占臺灣;之後也包括和平解放臺灣(通稱和統),即透過統戰等非軍事方式拿下臺灣[5][6]。中華民國方面则称之为攻台[7]、犯台[8]、侵台[9],並將這些行動視為中國共產黨對台灣的和戰兩手策略、以及對臺海現狀的打破[10][11]。
「解放台湾」一詞的出處,起源於新華社在第二次國共內戰時期的社論。该口號提出是在1949年3月15日所發表題為《中國人民一定要解放台灣》的文章[12][13]。同年4月,解放軍越過長江,標誌著中華民國國軍在內戰的潰敗。同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同年12月,中華民國政府撤往台灣,最終失去對中國大陸的統治。1950年,解放軍的登陸行動在海南島攻下後準備轉往台灣的時候,因韓戰爆發而擱置。此後,國共雙方長期隔台灣海峽两岸处于军事对峙状态,並有数次武裝衝突发生[14][15]。
1956年,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首次提出「和平解放臺灣」[16],意即以“和平”方式統一台湾[a]。1979年1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宣布金门炮战正式结束,台海兩岸大規模武裝衝突暫歇;同時間中國大陸全國人大常委會發布的《告台湾同胞书》,將中國的統一設定為“关系全民族前途”的重大任務,但沒有設時間表[17]。此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统一中国方针定调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2019年,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依据“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對臺灣方面提出堅持“一國兩制臺灣方案”,明确“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2016年,中華民國政府由民主進步黨二度執政後,否認馬英九政府時代兩岸官方交流方針的九二共識,導致官方層面的海峽兩岸交流幾近中斷;隨後解放軍透過機艦常態性繞台、環台軍演等灰色地帶行動,加大對臺灣方面的軍事施壓[18][19]。2021年,蔡英文政府明確拒绝中國大陸提出的“一國兩制臺灣方案”,並譴責來自中國大陸的軍事擴張和挑釁,堅守「不畏戰,不求戰」的原則,避免擦槍走火,以達到區域和平、安全、穩定的目標[20]。
历史[编辑]
1949年至1979年[编辑]
参见:臺灣海峽危機和第二次臺灣海峽危機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日本戰敗,中華民國接管台灣。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两岸分治,中华民国政府此後持續以中国唯一代表自居,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同樣自認為中国唯一代表,是中华民国的继承者。當年稍早,1949年3月15日,新华社即发表题为《中国人民一定要解放台湾》的社论,提出“解放台湾”的口号[12][13]。迁至台湾的中华民国政府则称要“反攻大陆”[21]。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美国政府派遣海军第七艦隊協防台湾海峡,宣布臺灣海峽中立化,中國大陸“武力解放台湾”计划受挫。朝鲜战争结束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再次提出解放台湾,并于1954年9月3日开始炮击金门,引发“第一次台海危机”。同年12月,中华民国政府与美国政府签订《中美共同防御条约》[22]。1955年1月,美国第十三航空队进驻台湾[23]。1955年1至2月间,中國人民解放军发动渡海战役,占领了—江山岛和大陈岛。5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周恩来首次提及“和平统一”。1957年,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毛泽东第一次提出以“第三次国共合作”来“和平解放台湾”[16]。但此后,海峡两岸仍有金门炮战等台海危机发生[14]。
1979年至2012年[编辑]
参见:第三次臺灣海峽危機
1978年中国共产党实行改革开放以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主张通过“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来实现中国统一,但从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17]。1979年1月,邓小平在访问美国时指出:“我们不再用‘解放台湾’这个提法了。只要台湾回归祖国,我们将尊重那里的现实和现行制度。”[24]1987年,時任中華民國總統蔣經國宣佈7月15日起台灣地區解除戒嚴、11月2日開放兩岸探親;翌年初逝於任,時任副總統李登輝依中華民國憲法繼任,1991年,動員戡亂終止。
1995年6月,中華民國總統李登輝重訪母校美國康乃爾大學,提出中華民國在台灣的國家定位[25][26]。在兩岸關係持續緊張的情況下,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炮兵和南京軍區分別于当年向台灣外海試射飛彈及舉行兩棲登陸作戰演習。但解放軍的一份「聯合九六一」演習計畫被劉連昆洩露給中華民國政府,并立刻被傳達給美國。美國則緊急調動尼米茲號航空母艦與獨立號航空母艦兩個航艦戰鬥群靠近台海,阻止了大陆武力攻台的軍事企圖[27][28]。中華民國在1996年首次舉辦總統直選選舉,李登輝當選連任中華民國總統,成為首位由人民直選的總統。[29]
香港、澳门的主權相繼移交后。台海之间的统独议题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欲完成中国统一的最后一个难题[1]。2002年,時任中華民國總統的陳水扁提出一邊一國的主张[30]。2003年12月,時任中國國民黨主席連戰稱中華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都是主權獨立國家,簡化雙方為「一邊一國」沒什麼問題[31]。200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颁布《反分裂國家法》为武力统一台湾提供了法理依据,遭到台湾谴责[32]。
2012年以后[编辑]
参见:中国人民解放军绕台湾岛巡航
2016年11月25日和12月1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轰-6K、苏-30等多型战机军机在半个月内两次绕台飞行[33],并可能變成常態[34]。中華民國國防部表示,对解放军严密监控,台湾民众可以安心[33]。为吓阻解放军战机从台湾东部逼近,國軍将在花莲以东至少部署3套射程可达200千米的台湾产天弓三型防空导弹[35]。據《自由時報》報導,中華民國海軍出动紀德級驱逐舰在东部外海就位部署,执行海上防空演習、成功级巡防舰、康定级巡防舰也同时展開训练;中華民國陸軍各防空单位则进驻各中華民國空军基地外围,进行要地聯合防空演習[36]。2018年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表态解放军进行绕岛巡航训练,為中国人民解放军针对“台独”分裂活动所开展的海上方向实战化军事训练[37]。
2019年1月,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发表和平统一五项主张,表态要求推进中国统一,但同时也表示不放弃武力统一[38][39]。2019年3月31日,《自由時報》獨家報導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戰機飛越臺灣海峽中線[40][41][42][43],隨後中華民國國防部證實有2架殲-11越過臺灣海峽中線,指出該挑釁行動已經衝擊區域穩定[44][45][46][47][48][49]。4月10日,中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回应行动为解放军年度训练计划内的正常安排,并就蔡英文“第一时间驱离”的言论抨击其“色厉内荏”,警告其“不要玩火,想都不要想”[50]。
2021年3月9日,美國印太司令部司令菲利普·戴維森海軍上將警告中共當局正加速其野心,恐6年內攻打台灣,並企圖取代美國在亞洲地區的影響力,宣布將與台灣軍隊聯合訓練及提供國防物資以維持防衛力[51][52]。
2022年7月,香港《明報》報道,习近平將會在中共二十大後再次被推舉為中共最高領導人,中國軍方高度支持習近平任內統一台灣[53]。
2023年2月2日,美國中央情報局局長威廉·伯恩斯表示,不應低估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對台灣的野心,指根據情報知道習近平已命令其軍隊準備在2027年之前武統台灣,或從俄烏戰爭吸取教訓[54]。伯恩斯表示这并不意味着习近平已决定在2027年或任意一年武统台湾[55]。
2023年美國APEC峰會習拜對談上,據白宮官員事後稱,習近平本人向拜登抱怨,已經聽聞到流傳他將在2027年與2035年發動入侵的分析,他不滿表示政府內部根本沒有討論這個,雙方並同意恢復軍事對話並開展治安方面合作。華盛頓相信中國能維持現狀,並強調必須尊重台灣的選舉,習近平答覆拜登最好多考慮廣泛的解決方案。另外白宮官員也透露,中方有補充表示「在某些情況下」的確不會排除動武的想法,但一直主要以和平統一為先,習進一步表態深入關切,稱台灣問題的處理高度關乎太平洋的穩定[56][57]。
2024年3月20日,美國印太司令部司令約翰·阿基里諾在聯邦眾議院軍委會聽證會表示,中國人民解放軍正實現中共中央總書記兼中共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的指示,在2027年前做好攻台準備[58]。
2024年6月13日,美国国会下属的美中经济与安全评估委员会针对中国是否在为台湾海峡的潜在冲突进行准备举办的听证会上,多位专家表示,中国正在为台海冲突以及与美国正面开战的极端情况做好准备,但也有专家认为中国只是专注于降低自身的脆弱性,而不是积极发动战争[59]。
2024年6月,据英国《金融时报》的报道,习近平在2023年4月与欧洲联盟执行委员会主席范德赖恩会面时表示,美国正在怂恿中国进攻台湾,但他不会上当,因为这将破坏中国在2049年实现「伟大复兴」的目标[60][61]。
军事[编辑]
两岸军事现状[编辑]
参见: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中华民国国军、中國人民解放軍對臺灣飛彈和台军攻击三峡大坝论
中國人民解放军火箭军部隊對台導彈部署示意图[62]
2016年2月1日,重组后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正式成立。战区司令员刘粤军在介绍战区主要职责时说,东部战区负责指挥战区陆、海、空、火箭军部队等武装力量在台海、东海和西太平洋地区实施联合作战和非战争军事行动[63]。而蔡英文在2016年5月就任中华民国总统后提出了五大军事需求以应对解放军的军事压力,第一是希望143架F-16战机能在5年之内升级到F-16V版本,第二是要求购买新的空中加油机,第三是需要垂直起降战机,第四是建造更多的500吨级飞弹快艇,第五是向美国引进电子干扰装备[64]。
中國人民解放軍在中国大陆东南沿海部署的各式導彈,被認為是針對台灣[65][66][67]。一旦海峡两岸發生軍事衝突,解放军可以封鎖或打擊台湾[68][69]。美國國防部認為解放军部署的短程彈道飛彈有超過1100枚係針對台灣[70][71][72]。自1996年台海危机后,台湾就决定发展中程导弹。1999年,前国民党投管会主委刘泰英说台湾的飞弹也可打到香港、上海。2004年5月,美国国防部提出台军攻击三峡大坝论。6月,国防部副部长蔡明宪承认台湾有能力攻击三峡大坝。9月,时任行政院院长的游锡堃认为台湾要保持足够反制力,在立法院备询时提出「你打我100顆,我就打你50顆,你打我台北、高雄,我就打你上海。」的恐怖平衡观点。媒体报道指,李登辉、陈水扁、马英九三任政府皆积极推进中程导弹研发计划——云峰计划。[73]
2016年初以东海舰队机关为基础成立的解放军东部战区海军,负责台湾海峡南端(广东南澳岛至台湾猫鼻头连线)以北、连云港以南的东海和黄海海域[74]。解放军东部战区陆军下辖一个甲级集团军(陆军第一集团军)和两个乙级集团军(陆军第十二集团军、陆军第三十一集团军)。其中,陆军第一集团军是对台军事准备的重点部队,曾进行跨海登陆演习和火箭炮跨海打击演练[75]。陆军第三十一集团军长期驻防福建厦门,曾执行炮击金门、马祖的任务,直至1979年两岸停火[76]。1995年以来,陆军第三十一集团军参加了在东山岛举行的多次大规模登陆作战演习[77]。
台灣《防務快門》雜誌指出,代號95401部隊的解放軍空軍空降武裝偵察大隊,模擬包括台灣和日本琉球在內的一些假設軍事目標和基地,展開在不同氣侯、年分、時間的垂直打擊、垂直突襲的機降和相應作戰。此外,解放軍還建立了一個交通指引小組,小組成員全是由解放軍當中的福建人擔任,閩南話相當流利。未來機降部隊滲透到台灣後,可以馬上指揮交通,並擔任指揮中樞,有效融入當地。[78]
英國諾丁漢大學中國問題專家寇謐將在美國《國家利益》網站刊登文章《台灣如何在戰爭中打敗大陸》,提出三个战法:第一“威慑战”,就是“提高大陆入侵的成本,给解放军、北京领导层和中国民众带来难以接受的痛苦”。第二个战法是“政治战”,“选择几项非对称方案,把解放军的痛苦最大化”,“破坏解放军的士气”;要美国给中国划“红线”,“如果跨过这些红线,将招致美国军队的回应[79]”。第三个战法是“网络战”,“找出民事和军事目标进行报复,破坏中国照常运转的能力[80]。”对此,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原副司令员王洪光撰文《大陆如何在战争中统一台湾》进行反驳,称台灣面積不大、距離大陸太近、沒有戰略縱深,幾乎全台灣都被中國空軍和地對地導彈近程火力覆蓋;王洪光又表示,國軍兵力有限,部署集中。原本靠中央山脈為掩護的東部機場,現在也優勢不再。因為中國巡航導彈可以直接越過山脈,對飛機洞庫門進行攻擊等。[81]王洪光稱2020年前後會爆發台海戰爭[82][83]。
中华人民共和国方面動武因素[编辑]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分裂国家法》中規定可能動武的情形为:[84]
造成分裂事实
发生将会导致分裂的重大事变
和平统一的可能性完全丧失
2019年5月2日,美国国防部发布2019年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军力报告》,报告将其武统台灣的条件归纳为7条:[85]
台湾宣布独立
台湾实质独立
台湾内乱
台湾获得核武
无限期延迟两岸讨论统一的对话
外国势力干涉台湾内政
外国军队驻扎台湾
2020年4月,中国大陸核战略专家杨承军在中共中央台辦旗下官媒发文指出武统的6项触发条件:[86]
宣布独立
组织“独立公投”
有外军部署
重启核武研发
军事攻击大陆
发生大规模动乱
手段[编辑]
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原副会长王在希、中国文化大学教授邱毅等人主张,要以战促和、以武促统,实现“有压力的和平统一”。[87]
俄罗斯总统普京认为,中国只要发展经济就能实现统一,并不需要动用武力。[88]
國際社會的反應[编辑]
自两岸分治以来,美国是对兩岸問題最具有影响的国家,美军直接协防台湾。1979年,美国与中华民国断交,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美军不再驻台,协防台湾结束。进入21世纪后,美国、日本被认为是对兩岸问题具有重要影响的国家[89]:55。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军力胜于中华民国的背景下,中华民国朝野多寄望于外国协防台湾,抵抗解放军。2019年2月,中華民國總統蔡英文接受CNN采访表示,中华民国承受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波的攻擊之後”,期待全世界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經濟跟其他層面的打擊”[90]。25日,中華民國國防部長嚴德發在立法院外交及國防委員會備詢时,认为美国、日本皆有可能协防台湾[91]。
2021年3月9日,美國印太司令部司令菲利普·戴維森海軍上將警告中國正加速其野心,恐6年內攻打台灣,並企圖取代美國在亞洲地區的影響力,宣布將與台灣軍隊聯合訓練及提供國防物資以維持防衛力[51][52]。6月28日,美國智庫哈德遜研究所活動中,日本防衛副大臣(日语:防衛副大臣)中山泰秀质疑日本、美国等多国政府自1970年代开始奉行的一个中国政策。同时,他认为有必要對北京向台灣的施壓「覺醒」。而民主國家必須互相保護,「所以台灣作為一個民主國家,我們必須加以保護。」[92]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就他的言论向日本政府进行交涉。30日,日本政府發言人、內閣官房長官加藤勝信表示,這是中山泰秀個人的想法[93]。7月5日,日本副首相麻生太郎表示,中國若侵犯台灣,日本政府將認定這是安全保障相關法所規定的「存亡危機事態」,有可能行使受限的集體自衛權,以及美日一定要一同協防台灣。防衛大臣岸信夫進一步表示,實際上將視發生的個別具體狀況進行判斷,麻生太郎發言的確是日本政府的考量,并将持續關注台灣情勢。[94][95]
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作者认为美、日会协防台湾,最终将解放军攻台之战推至中美日台之间的全面战争[96]:27。美国印太政策协调员库尔特·坎贝尔在2021年5月说,美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之间的任何冲突都不太可能被局限在一个小的地理区域内,“我认为它会迅速扩大,并将以我认为没有人能预料的方式从根本上摧毁全球经济”[97]。
新加坡第二任總理、榮譽國務資政吳作棟在2022年1月19日的第三屆香港中美論壇上表示,不認為中國大陸會想入侵台灣、武統台灣,不過,他也說,如果中國覺得沒有和平統一的機會,可能就會覺得別無選擇[98][99][100]。
2024年6月,美国印太司令部司令塞缪尔·帕帕罗,在香格里拉对话峰会上对《华盛顿邮报》表示,如果大陆对台动武,美国可能会使用“地狱景象(英语:Hellscape)”战略,即出动数千套无人武器,包括水面舰艇、潜艇和飞机,将台海变为“无人地狱景象”,以便为美国的后续行动争取时间。而在发表此番讲话之前,解放军刚刚结束了联合利剑—2024A军演。[101]
兵棋推演[编辑]
美国华府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2023年1月9日以“下次战争的首场战役”(The First Battle of the Next War)为题,公布了一份针对台海战争兵棋推演的报告,该报告针对中国侵台的成功机会、代价等,进行了24个版本的兵推。[102][103]
推演预计在美国、日本对中国大陆武力统一台湾进行军事干预的情况下,中国大陆的企图将失败,且解放军海军在3周内损失殆尽、两栖部队的核心战力亦将瓦解。解放军将有约1万人阵亡、损失155架军机及138艘舰艇,数以万计的士兵被俘。
美国海军将损失2艘航舰、10到20艘大型水面作战舰艇,且在3周作战中,将阵亡约3200人。
日本则将损失超过100架作战飞机、26艘作战舰艇,美国在日本领土的所有基地也将遭受严重打击。
台湾也将遭受惨重打击,“届时只能奋力守护一座无水无电、失去基本民生运转、经济重创的岛屿”,并预估台湾军队作战3周后伤亡约3500人,全部26艘驱逐舰、巡防舰都会被击沉。
觀點[编辑]
此章節或許包含過多不重要的瑣事或紀錄等內容而近似日記。請協助清理細微末節以符合百科全書品質標準。並非每一場比賽、活動、事件都足以寫進條目內。
此章節偏重在某些見解、事件或爭議上。請協助建立更平衡的陳述以符合比例原則。在移除本提示前請先討論並解決相關問題。
台湾方面[编辑]
此章节需要扩充。
2011年的一份台湾民调显示,44.3%的台灣青少年在台灣與他國發生戰爭時,不願意上戰場,略高於願意上戰場的38.7%。研究者認為假如中國大陆主動以武力攻台,人們上戰場的意願將會提高[104]。
2015年,台湾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與美國杜克大學共同執行的「台灣民意與國家安全」的民調显示,即使中國大陸攻台也支持台灣獨立的「鐵桿台獨」占32%,只有中國大陸不會攻打台灣才支持台獨的「條件台獨」者38%。而且愈是支持台獨的民眾,愈不認為中國大陸會攻打台灣;即使中國大陸攻打台灣,他們也比較有信心美國會出兵幫助台灣。另外,他們也相信台灣人民會起來反抗。[105]2019年8月20日,台灣中華民意研究協會民調:近8成民眾認為中國大陸不可能武統台灣、近6成認為,若台海發生戰爭,美方會出兵援助。
[106]
中華民國外交部部長吳釗燮在2021年4月28日接受英國天空電視台訪問時說道,中國似乎準備對台灣發動「終極一戰」,他認為台灣身處中國威權秩序擴張的最前線,解放軍如果武力攻台,將對全球帶來顛覆性的影響[107]。
2021年8月,台灣制憲基金會民調顯示,有65%的台灣人願意保台上戰場。[108]10月,台灣民主基金會調查「如果中國為了統一為台灣使用武力,願不願意保衛台灣?」,有79.8%民眾表示願意,其中願意為35.1%、非常願意為44.7%。[109]
2021年,台灣民意基金會發布「兩岸軍事危機下的台灣民意」的民調,其中64.3%台灣人不同意「中共遲早會出兵攻打台灣」。[110]
2021年底,《远见》杂志公布台灣民调,結果显示:倘若開戰,52.1%認為政府沒做好準備,35.2%認為有;51.3%民眾不愿意自己或家人上战场,40.3%民眾願意;42.8%认为会以雙方协议和谈结束,30.5%认为大陆会获胜;33.7%民众认为美国会卖武器给台湾,19.8%认为美国会派军舰巡航,13%的人认为美国會譴責大陸,10.2%认为美国会在台灣共同作戰。[111]
中國大陆方面[编辑]
进入1980年代后,中国大陆官方以“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为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而大陆民众观点与官方态度基本一致。但进入21世纪的网络时代后,大陆網民的反台独情绪高涨,间杂的反台情绪则在台湾民众的反陆情绪刺激下不断扩张。以致大陆網上言論出现比官方更激进的对台主张。2016年1月,在民进党籍的蔡英文当选总统的新闻下,有中国大陆网友留言表示:「枕戈待旦,统一台湾」「解放宝岛,希望在即!」等支持武统的言论。除贊成武力攻台的观点外,更是出现了「要岛不要人,只要周杰伦!」的口号[3],其来自于最激进的武统主张——“留岛不留人[112]”。同年4月,《环球时报》联合上海社会科学院做的一份网络民意调查则显示,40.7%的中國大陆民众认为和平统一“完全没可能”,40%的民众认为“可能性很小”;超过85%的民众支持“武统台湾”[113][114]。随后《环球时报》因发布相关民调结果“严重违反报导纪律”并造成“不良政治后果”被中共中央网信办处罚[115]。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副所长张华认为因蔡英文拒绝九二共识引起武力统一台湾之意愿上升[116]。《海峽評論》報導表示,台湾作者认为2016年4月[b]的“民調結果其實較為真實地反映出大陸民眾對台灣的觀感發生根本改變,他們對和平統一的幻想已經破滅”[117]。此外,有评论者指出,在完成中国统一获得中国大陆民众普遍支持的背景下,即使美国协防台湾、武力解放台湾失败,亦不会使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丧失执政合法性,更大概率是“將台海挫折視為國家崛起道路上的又一次需要雪洗的恥辱”[118]。
2018年1月天涯论坛的一项网络调查显示,有97%的网友支持蔡英文连任,以加速武统台湾的进程[119]。2020年1月11日,蔡英文赢得2020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后,中国大陆网络舆论中武统台湾的论调再度高涨。《环球时报》主编胡锡进在微博发文表态。12日,环球网以《实事求是看武统台湾的选项》为标题发文,胡锡进认为中国有武统台湾的军事力量,难度小于平津战役中取得北京城[c]。但同时警告,武统台湾“意味着中国与美国全面摊牌,这是中国必须冷静面对的风险与挑战”。他提出两个武统台湾的前提条件,一是解放军在第一岛链对美军形成压倒性优势,二是中国经济实力压倒美国。两者缺一不可,否则,中国大陆武统台湾将面临巨大的战略风险[120]。1月15日中共中央台灣工作辦公室例行发布会上,有记者提問中共中央台辦發言人马晓光如何看待蔡英文赢得2020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之后中國大陆互联网上主张武力统一台湾的声音迅速升高。马晓光表示是“民进党当局”[d]和台獨勢力的倒行逆施導致中國大陸民間武統聲音日漸增長[121]。
2019年7月,中國人民解放軍少將羅援在《環球時報》撰文指出,台灣方面如不接受一國兩制,可武力統一或和平統一後,實行“一國一制[122]”。
中国学界中武统台湾的论调在2020年达到高峰之后,因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态度调整极速下落。2021年3月2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到福建视察,指示要“勇于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融合发展”成为两岸关系的新名词。7月1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庆祝活动中,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谈话为对台政策定调。武统台湾的论调在学术场合“几乎消声匿迹”,“反独促统”成为中国学界的主基调[4]。
其他国家[编辑]
日本[编辑]
更多信息:日本协防台湾和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
日本將中國武力攻打台灣稱為「台灣有事」(日语:台湾有事/たいわんゆうじ Taiwan yūji */?),日語「有事(日语:有事)」係指戰爭、災害等非正常之事態。對日本而言,台灣與其相鄰,而台灣周邊海域更是戰略性的國際交通要道;台灣若被中國攻下,將會嚴重威脅日本的國家安全。雖然日本基於「一中原則」與中國大陸建交而僅與台灣(中華民國)維持非正式的政治交流,仍不樂見此情勢發生[123]。
前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2021年提出「台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的論述,引起各界關注。
澳大利亞[编辑]
澳大利亚智库洛伊研究院(Lowy Institute)2023年6月的一份民调[124][125]显示,被问及如果中国武力统一台湾,他们希望澳大利亚政府采取什么行动时——
近三分之二的受访者表示,他们将支持澳大利亚向台湾输送武器和军事物资,以帮助台湾抗击中国大陆的入侵。
61%的受访者表示,他们将支持向台湾海峡派遣澳大利亚海军,以“帮助阻止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台湾周围实施封锁”。
但只有42%的受访者支持向台湾派遣澳大利亚军队参战。
备注[编辑]
^ 1.0 1.1 两岸分治至今,中華民國實際統治領土為台灣、澎湖、金門、馬祖以及部分南海諸島島礁,合称臺灣地區。行政上,分屬7個直轄市及已虚级化的臺灣省和福建省。台湾是面积最大的控制区。
^ 林原文章原文:“4月下旬環球網台灣民意大調查”。环球网隶属环球时报,当是同一次网络调查。
^ 平津战役中,解放军攻克天津后,以和平方式取得北京城——北平和平解放。
^ 马晓光所称“民进党当局和‘台独’势力”中,民进党当局当指蔡英文政府。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特有用法,即不承认其为合法政府,参见:涉台用语。
参见[编辑]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题
中华民国主题
台湾主题
维基新闻中的相关報導:美國情報指習近平已下令為2027年前武統台灣做準備
領土收復主義
反攻大陸
海峽兩岸關係
臺海現狀
零日攻擊
参考文献[编辑]
^ 1.0 1.1 实现中国完全统一的条件和方式. 华夏经纬. 2004-05-31 [2016-12-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02).
^ 张元勋. 《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争取解放台湾的尝试》.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河南省信阳市: 信阳师范学院). 1997, (1997年第2期): 65–67. ISSN 1003-096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15) (简体中文).
^ 3.0 3.1 中国网民呼吁武统台湾:要岛不要人(图). 1+新闻网. 苹果日报. 2016-01-16 [2016-12-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25).
^ 4.0 4.1 陈筠. 专访王昆义:“合统”是武统与和统之外的另一个选项. 美国之音网站. 2021-09-03 [2022-07-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27) (简体中文).
^ 當前中共和平統戰策略剖析 - 《問題與研究》第18卷第6期 1979.03.10)
^ 綠:統戰是中共DNA 中國侵台野心不曾消失 - 中央通訊社 2024.12.30
^ 台海緊繃:中國將在12到18個月攻台?. [2023-09-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16).
^ 台灣國防部警告 習近平第三任期犯台機率高. [2023-09-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9-02).
^ 記者:游凱翔. 國防部:中共從來沒有放棄以武力犯台. 編輯:林興盟. 中央社 CNA. 2020-05-28 [2021-02-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23) (繁体中文).
^ 陸委會嚴厲譴責中共破壞臺海現狀的高度挑釁作為,國人應認清中共對臺侵略本質
^ 台海局勢升溫 吳介民投書外媒:維持現狀日漸困難 - 中央通訊社 2023.11.18
^ 12.0 12.1 中国人民一定要解放台湾. 新华网. 1949-03-15 [2023-01-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22).
^ 13.0 13.1 “一定要解放台湾”. 人民网. [2016-12-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6-12).
^ 14.0 14.1 王成斌 等 主編 (编). 《民國高級將領列傳》(1). 北京: 解放軍出版社. 1998. ISBN 7506502615.
^ 曾俊豪、林松斌. 陸攻台多久拿下?解放軍將領:一定在100個小時內取勝. 三立新闻. 2016-12-18 [2016-12-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2-20).
^ 16.0 16.1 毛泽东主张“和平解放台湾”. 中国网. [2016-12-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8-28).
^ 17.0 17.1 1979年1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告台湾同胞书》发表. 人民日报. [2016-12-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2-20).
^ 面對中國武力攻擊前的「灰色地帶作戰」 台灣可以怎麼做? - 沃草 2024.05.02
^ 美智庫學者:中國對台灰色地帶作戰正產生反效果 中央通訊社 2024.11.09
^ 團結台灣,自信前行 總統發表國慶演說. 台湾总统府. [2021-12-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10) (中文(臺灣)).
^ 蒋介石“反攻大陆”计划失败始末. 新浪历史. 《青年参考》. 2014-11-17 [2016-12-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2-20).
^ 武力解放台湾方针的调整.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驻香港特别行政区特派员公署. 2003年 [2016-12-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2-20).
^ History of the US Air Force in Taiwan: The Early Years. Taipei Air Station.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15).
^ 邓小平年谱 一九七五——一九九七 (上). 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4: 478.
^ Text of Lee's Cornell addres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TAIWAN INFO,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1995-6-16
^ 楊鎮全; 葉俊宏. 國家定位 李前總統︰ROC在台灣. TVBS. 2003-12-21 [2021-07-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23) (中文(臺灣)).
^ 許紹軒. 中國軍演十個月 美航艦入台海. 自由时报. 2006-02-14 [2016-12-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2-20).
^ 李華球. 台海軍事衝突時美國干預之可能性分析. 《国家政策论坛》. [2016-12-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9-24).
^ 黃年 著:《李登輝的憲法變奏曲》,聯經出版。
^ 兩岸關係 歷任元首詮釋不同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民視新聞,2012-03-23
^ 连战称"一边一国"可接受 两岸是"独立的国家"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003.12.21
^ 「中国の『反国家分裂法』:周りは何を騒いで居るのか」. 产经新闻. [2008-10-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7-06).
^ 33.0 33.1 解放军半月第二次绕台 台媒声称:这次尽在掌握. 凤凰资讯. 观察者网. 2016-12-11 [2016-12-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2-12).
^ 程嘉文. 中共軍機繞台變成常態 我們怎麼辦?. 联合新闻网. 2016-12-10 [2016-12-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2-11).
^ 深度:台试射自产天弓3导弹 靠它能吓阻大陆轰6K?. 新浪军事. 2016-12-19 [2016-12-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2-20).
^ 解放军战机绕飞台湾后 台军出动F16举行防空演习. 新浪军事. 观察者网. 2016-12-15 [2016-12-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2-18).
^ 国防部新闻发言人就空军绕岛巡航、中印两军关系等答记者问-新华网. www.xinhuanet.com. [2018-04-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4-26).
^ 提出“习五点” 习近平发表对台政策新论述. 多维新闻网. 2019-01-01 [2019-06-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01).
^ 邓聿文. 武统台湾:习近平未来的目标?. 纽约时报. 2019-01-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01).
^ 吳賜山. 直接挑釁! 傳4解放軍機殲11飛越中線入我空域. 新頭殼. 2019-03-31 [2019-04-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4-01) (繁体中文).
^ 赵建东. 台媒爆料:两岸军机台海上空对峙10分钟. 《環球時報》. 2019-03-31 [2019-04-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3-31) (简体中文).
^ 童黎. 台媒称两岸军机台海上空对峙10分钟 台当局紧急回应. 觀察者網. 2019-03-31 [2019-04-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4-03) (简体中文).
^ 田中靖人. 中国の戦闘機が台湾海峡の中間線越え挑発. 《產經新聞》. 2019-03-31 [2019-04-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4-01) (日语).
^ 台湾谴责中国军机越过中线 "挑衅味浓". 德國之聲. 2019-03-31 [2019-04-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4-02) (简体中文).
^ 陳弘志. 兩架殲11越台海中線 國防部證實大陸挑釁 衝擊兩岸穩定. NOWnews今日新聞. 2019-03-31 [2019-04-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3-31) (繁体中文).
^ 崔明轩、郭媛丹和吴志伟. 台媒炒作大陆战机越“海峡中线”:对峙十余分钟. 《環球時報》. 2019-04-01 [2019-04-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15) (简体中文).
^ 《環球時報》. 突发!台当局称解放军两架战斗机越过中线“直接挑衅”. 搜狐. 2019-03-31 [2019-04-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25) (简体中文).
^ Gabriel Dominguez. Update: Taiwanese aircraft intercept Chinese fighters over Taiwan Strait. 詹氏資訊集團. 2019-04-03 [2019-04-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4-04) (英语).
^ 中国軍機が中間線越え 台湾、空域侵入に抗議. 《每日新聞》. 2019-04-01 [2019-04-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4-01) (日语).
^ 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 国台办新闻发布会辑录(2019-04-10). 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网站. 2019-04-10 [2019-04-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15).
^ 51.0 51.1 美印太司令警告「中國恐6年內攻打台灣」 將與台灣軍隊聯合訓練維持防衛力. 2021-03-10 [2021-03-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2).
^ 52.0 52.1 Helen Davidson. China could invade Taiwan in next six years, top US admiral warns. Taipei. 2021-03-10 [2021-03-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28).
^ 「一個領袖至關重要」料成宣傳定式 二十大習冠「領袖」 學者:只要他活着 影響力就第一. 明報. 2022-07-12 [2022-07-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17).
^ Martina, Michael; Brunnstrom, David. CIA chief warns against underestimating Xi's ambitions toward Taiwan. Reuters. 2023-02-03 [2023-02-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24) (英语).
^ 美国中情局局长称中国对攻台能力怀有疑虑. 华尔街日报. 2023-20-27 [2023-10-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15). 请检查|date=中的日期值 (帮助)
^ Xi, Biden agree to restart high-level military-to-military talks. [2023-11-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16).
^ 【拜習會】習近平否認2027或2035攻台計畫 他不滿表示:「沒人跟我討論這個計畫」. [2023-11-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1-19).
^ 美否認部隊常駐金門 印太司令:陸2027年前做好攻台準備. 聯合報. 2024-03-22 [2024-03-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3-28).
^ USCC听证:中国正在为攻打台湾进行全方位备战. [2024-06-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6-16).
^ 金融时报:习近平宣称美国试图怂恿中国攻台. 中央通讯社. 2024-06-16 [2024-06-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6-17). 增加或調整參考來源:多名人士對英國「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描述,習近平2023年4月與范德賴恩會面時發出這項警告。習近平說,美國試圖誘騙中國入侵台灣,但他不會上鉤。另一位人士表示,習近平也對官員做出類似警告。
^ Xi Jinping claimed US wants China to attack Taiwan. Financial Times. 2024-06-16 [2024-06-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8-26). China’s President Xi Jinping told European Commission president Ursula von der Leyen that Washington was trying to goad Beijing into attacking Taiwan, according to people familiar with the matter.
^ Storm.mg. 國防部:中國對台保持1500枚導彈部署-風傳媒. www.storm.mg. 2015-08-31 [2025-04-28] (中文(臺灣)).
^ 东部战区司令透露工作:准备在台海东海指挥打仗!. 中华网. 中国新闻网. 2016-03-04 [2016-12-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6-12).
^ 张国威. 陆东部战区部署苏-35 面向台海. 中时电子报. 2016-08-05 [2016-12-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8-19).
^ Taiwan Flashpoint. BBC (BBC). [2016-12-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2-18) (英语).
^ Congressional Record, V. 146, Pt. 15, October 6, 2000 to October 12 2000. United States Congress. 2000: 21861–21865. ISBN 0-16-074951-4 (英语).
^ Sheng Lijun. China and Taiwan: Cross-strait Relations Under Chen Sui-bian. Institute of South Asian Studies (ISAS) -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2002: 96–98. ISBN 1-84277-318-6 (英语).
^ Military and Security Developments Involving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PDF). U.S. Department of Defense. 2013 [2016-12-12].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5-09-06) (英语).
^ 李, 明正; 鄭, 欽模; 葉, 怡君. 國際關係. 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2006: 272 [2016-11-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1-12).
^ 2010 美國國防部「中國軍力報告書」研析 (PDF) (新闻稿). 台灣智庫. 2010-09-10 [2016-11-12].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6-11-08) (中文).
^ Military and Security Developments Involving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2012 (PDF). Office of the Secretary of Defense. 2012 [2016-12-12].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6-12-21).
^ Military and Security Developments Involving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2016 (PDF). Office of the Secretary of Defense. 2016-04-26 [2016-11-12].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6-11-04).
^ 黃國樑. 「打三峽大壩沒人性」 但老美也曾建議我們炸下去. 联合新闻网. 2018-01-16 [2020-07-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12) (繁体中文).
^ 王华勇:海军东海舰队和东部战区海军两种称谓同时存在都正确. 中华网. 观察者网. 2016-03-07 [2016-12-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1-04).
^ 解放军对台作战主力进行火箭炮跨海打击演练. 腾讯网. 观察者. 2016-08-29 [2016-12-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0-27).
^ 蔡浩祥. 31集團軍是對台主力 打過823炮戰. 中时电子报. 2015-10-09 [2016-12-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2-20).
^ 驻福建第31集团军演练大规模登陆战 或以“台独”为假想敌. 观察者. 央视. 2016-01-21 [2016-12-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2-20).
^ 吳冠瑾. 閩南語特種部隊 模擬對台作戰. Yahoo奇摩. 2015-07-11 [2016-12-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7-17).
^ J. Michael Cole. Taiwan's Master Plan to Defeat China in a War. The National Interest. 2015-03-31 [2016-12-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2-20). (英文)
^ 國軍無力抵抗…解放軍將領曝攻台戰術. 世界新闻网. 2015-04-11 [2016-12-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2-20).
^ 中國退役將領撰文:《如何在戰爭中統一台灣》. 苹果日报. 《環球網》. 2015-04-10 [2016-12-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2-20).
^ 中国解放军退将:2020年将夺下台湾. 马来西亚诗华日报. 2016-12-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2-13).
^ 解放軍前將領:2020年前後爆發台海戰爭. 東網. 東方日報 (香港). 2016-12-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2-13).
^ 维基文库中的相關文獻:反分裂国家法
^ 张国威. 美报告列武统台湾7大条件. 中国时报. 2019-05-04 [2020-09-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15).
^ 说透了!“武统”台湾什么时候开始?解放军专家权威解读. 中国台湾网. 2020-04-15 [2020-09-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26).
^ 和平统一希望有多大?两岸专家提有压力下“以武促统”. 中国台湾网. 2020-12-05 [2021-11-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25).
^ 普京称“中国统一台湾无需动武” 一句话引起各自解读. BBC. 2021-10-15 [2021-11-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09).
^ 明廷权、张奎力. 《日本对台政策调整中的美国因素》. 现代台湾研究 (福建省福州市: 福建社会科学院现代台湾研究所). 2008, (2008年第1期): 55—60 [2021-05-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03) (简体中文). 国内刊号:35(Q)第0068号
^ 總統接受「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專訪. 中華民國總統府網站. 2019-02-02 [2021-1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19) (繁体中文). 問:從美國通過《臺灣旅行法》[……]請恕我直言:「若中國明日入侵,您會指望美軍出現嗎?」總統:我想我們的防衛準備是隨時的[……]因此就是說,在中國的第一波的攻擊之後,它必須要去承受後面的國際壓力,它也必須去承受對自己的經濟跟其他層面的打擊,所以我們期待的就是說,我們自己會承受第一波的攻擊之後,全世界其他的國家可以共同站出來對中國做一個很強烈的表示跟壓力。
^ 林朝億. 若中共犯台、協防台灣?嚴德發:美日都可能. 新頭殼newtalk. 2019-02-25 [2021-05-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05) (繁体中文).
^ 中國威脅增 日防衛副大臣:台灣是兄弟家人必須保護[影]. 譯者:蔡佳敏,核稿:曾依璇. CNA 中央社. 2021-06-29 [2021-07-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11) (繁体中文).
^ 記者:楊明珠. 北京不滿稱台灣「國家」 日官方:副防長個人想法. 編輯:周永捷. CNA 中央社. 2021-06-30 [2021-07-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09) (繁体中文).
^ 日本防衛大臣談美日協防台灣 將視具體狀況判斷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中央社東京6日綜合外電報導,2021-07-06
^ 台湾有事の集団的自衛権行使に言及 麻生副総理. 日本经济新闻网站. 2021-07-05 [2021-07-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04) (日语).
^ 海桅. 《浅析引进“逆火”对中国海防的作用和战略意义》. 舰载武器 (河南省郑州市: 郑州机电工程研究所). 2006, (2006年第2期): 25—27 [2021-07-12]. ISSN 1671-327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2) (简体中文).
^ 莉雅. 坎贝尔:美若在台湾问题上实行“战略清晰”有“重大不利面”. 美国之音网站. 2021-05-05 [2021-07-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29) (简体中文).
^ 中央社記者侯姿瑩. 談美中關係 星前總理:最擔心台灣是否成開戰理由. 中央社. 2022-01-19 [2022-04-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20) (中文(臺灣)).
^ 陈可扬. 吴作栋谈台海局势:若看不到和平统一前景 北京别无选择恐武统台湾. 联合早报. 2022-01-20 [2022-04-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20) (中文(新加坡)).
^ 林則宏. 星前總理稱:若大陸覺得和統無望 「武統」將別無選擇. 聯合報. 2022-01-20 [2022-04-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15) (中文(臺灣)).
^ Chris Panella. The US military has a plan to turn the Taiwan Strait into an 'unmanned hellscape' if China invades, top admiral says [最高级别海军上将称,如果中国入侵,美军计划将台海变为“无人地狱景象”]. 商业内幕. 2024-06-11 [2024-06-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11-17) (英语).
^ The First Battle of the Next War: Wargaming a Chinese Invasion of Taiwan. CSIS. [2023-01-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9-22).
^ 中国若侵台 美智库:美日台惨胜. 德国之声中文网. [2023-01-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3-27).
^ 林楠森. 民調顯示台灣青少年不願上戰場. BBC中文网. 2011-12-01 [2016-12-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2-21).
^ 鐵桿台獨年輕化 7成信美軍助台. 聯合新聞網. [2016-08-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9-17).
^ 中共不可能攻台. [2021-0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05).
^ 台外交部長:大陸似乎準備對台發動終極一戰. Now 新聞. 2021-04-29 [2021-04-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01).
^ 台灣制憲基金會民調:近9成自認「台灣人」 6成5願為保台上戰場. 自由時報. 2021-04-29 [2021-04-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07).
^ 台灣民主基金會民調》若中國攻台有近8成民眾願上戰場 比例較往年攀升 . 風傳媒. 2020-10-16 [2021-04-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07).
^ 最新民調/中共遲早出兵攻打台灣?64.3%台灣人不同意. [2021-11-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05).
^ 2022年最新民心動向調查:44%民眾對經濟有信心,逾半民眾無意上戰場. 远见杂志. 2021-12-28 [2022-01-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02).
^ 武統留島不留人聲浪突增 怎麼回事?. 世界新闻网. 2019-04-16 [2019-09-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22) (繁体中文).
^ 3到5年內?中國官媒民調 逾85%支持「武力統一台灣」. 三立新闻网. 2016-04-26 [2016-12-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0-16).
^ 陳君碩. 大陸武統線上民調 85%網友喊打 - 焦點新聞. 中時電子報. [2019-06-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21).
^ 《环球时报》网站因敏感民调被网信办要求整改. BBC News 中文. [2019-06-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11) (中文(简体)).
^ 杨晨. “武统”台湾临近?. 祖国. 2017, (4): 17-18 [2019-06-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09).
^ 林原. 台灣的反中與大陸的反台. 《海峽評論》307期-2016年7月號. [2019-09-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28) (繁体中文).
^ 吳迪. 【武統迫近・十二】美國協台抗共的回報. 香港01网站. 2021-03-26 [2021-04-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3) (繁体中文). 國家統一是中國國民的夙願,大陸全民都會支持解放軍在台海「抵禦外敵」,可是美國的政治能量至多令其軍事介入限於台海。那麼即便美軍在台海擊敗了中國,中國經濟就會垮嗎?中國自成體系的產業鏈就會斷嗎?都不會。而即便戰敗,相較於「國民不滿中共合法性」的可能,更大的概率或許反而是大陸國民進一步眾志成城,將台海挫折視為國家崛起道路上的又一次需要雪洗的恥辱。
^ 王凡. 为何大陆网友纷纷支持蔡英文连任?. 德國之聲網站. 2018-01-16 [2020-01-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1-13) (简体中文). 与此同时,中国天涯论坛上发起的一项投票显示,高达97%的网友投票支持蔡英文连任。在北京"横眉冷对"台北政府的当下,这个投票结果令人大跌眼镜。截至周二(1月16日),投票显示,支持蔡英文连任的有1393票(97%),不支持的由40票(3%)。该调查目前仍在进行中……网友表示,支持蔡英文是因为民进党执政更有利于北京"解放"台湾的进程,"国民党只会拖统一,民进党上来统一会很快"。
^ 胡锡进. 胡锡进:实事求是看武统台湾的选项. 环球网. 2020-01-12 [2020-01-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1-13) (简体中文).
^ 国台办谈大陆“武统”声音:被民进党倒行逆施逼出来的. 中國新聞網. [2020-01-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1-15).
^ 罗援. 罗援:“一国两制”的“一国”不容讨论. 责编:杨阳. 环球网. 2019-07-22 [2019-09-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26) (简体中文).
^ 日本の政治家が台湾の安全への関心相次ぎ表明 外交部「歓迎」. フォーカス台湾. 2021-09-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9-09) (日语).
^ What do Australians think about the world? Launch of the 2023 Lowy Institute Poll. Lowy Institute. [2023-06-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21).
^ 洛伊民调:大多数澳洲人乐见澳中关系解冻 但仍不信任习近平. ABC News中文(澳大利亚广播公司). [2023-06-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21).
查论编臺灣海峽兩岸關係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国大陆
中国内地
港澳地區
香港
澳門
中華民國
臺灣地區
臺灣
澎湖
金門
馬祖
概述
臺灣問題
臺灣海峽現狀
臺灣與福建關係
臺灣—香港關係
臺灣—澳門關係
中國國民黨—中國共產黨關係
組織中華人民共和國
中央對臺工作領導小組
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臺灣工作辦公室/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统一战线工作部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
海峡两岸关系协会
政黨
中国共产党
民主党派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
臺灣民主自治同盟
其他政黨
其他團體
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
黄埔军校同学会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中華民國
光復大陸設計研究委員會
國家統一委員會
大陸委員會
海峽交流基金會
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大陸事務部
民主進步黨中央執行委員會中國事務部
政黨
中國國民黨
民主進步黨
臺灣民眾黨
其他政黨
列表
派出機構查论编 兩岸四地之間的派出機構 依照海峽兩岸協議成立 中国大陆派駐台湾
海峽兩岸旅遊交流協會(臺北·高雄)
香港經濟貿易文化辦事處(臺北)
澳門經濟文化辦事處(臺北)
台湾派駐中国大陆
台湾海峡两岸观光旅游协会(北京·上海·福州)
大陸委員會辦事處
香港
澳門
國父紀念館(澳門)
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成立中央人民政府派驻特别行政区
聯絡辦公室
香港
澳門
外交部特派員公署
香港
澳門
人民解放军部隊
香港
澳門
维护国家安全公署(香港)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派驻内地
辦事處(北京)
經濟貿易辦事處
廣州
上海
成都
武漢
澳門特别行政区政府派驻内地
辦事處(北京)
招商投資促進局代表處(杭州·成都·瀋陽·福州·廣州·武漢)
備註:刪除綫表示已停止運作之機構。術語一个中国中国统一
一中兩國
一中兩憲
一中三憲
一中共表
一中各表
一中同表
一个中华
一国两制
臺灣方案
一国两区
一国两府
一国两体
一國良制
一纲四目
各表一中
憲法一中
大一中架構
兩岸共同議會
兩岸和平協議
两岸一家亲
兩岸互不承認主權,互不否認治權
三个可以谈
三民主義統一中國
舊三句
新三句
九二共識
中國臺灣
中國臺北
中華臺北
中国北京
中華北京
中國問題
去臺灣化
反攻大陸
反共抗俄
殺朱拔毛
漢賊不兩立
終極統一
統派
臺灣親中共派
统战团
葉九條
邓六条
江八点
李六條
胡四点
胡六点
习五条
解放臺灣
和戰兩手策略
两个中国一中一臺臺灣獨立
一個原則、三個堅持、五個反對
一邊一國
兩國一制
四不一沒有
四個堅持
四要一没有
四階段論
中華民國在臺灣
中華民國是臺灣
九六共識
中國分裂論
中華民國第二共和
中華民國(臺灣)
中華民國臺灣
中華民國軍事占領臺灣論
去中國化
臺灣主體性
臺灣價值
臺灣共和國
臺灣共識
臺灣地位未定論
臺灣本土化
臺灣民族主義
臺灣正名
天然獨
法理臺獨
獨派
臺獨左派
獨臺
華獨
憲法各表
特殊的國與國關係
海峽兩岸互不隸屬
其他
兩岸三地/兩岸四地
臺港澳
中港澳
涉臺用語
對臺工作
協防臺灣
美國
日本
棄臺論
金馬放棄論
美屬臺灣群島方案
两岸对等
一五新觀點
第一岛链
歷史查论编臺灣海峽兩岸關係史海峽兩岸關係 · 臺灣問題 · 臺海現狀1949年前
澎湖寨巡检司
澎湖之战
崇禎明荷海戰
鄭荷之戰
丁未漂人事件
康熙平定台灣
澎湖海戰
渡臺禁令
大甲西社抗清事件
福建臺灣省
马关条约
厦门事件
开罗宣言
臺灣光復
1949-1979
中華民國政府遷台
朝鲜战争战俘遣返问题
臺灣海峽危機
金门战役
舟山战役
登步岛战役
舟山撤退
台海空战
上海空战
1958年空战
第一次東山島戰役
大擔島戰役
南日島戰役
湄州岛战斗
第二次東山島戰役
陶普斯號事件
中美共同防禦條約
臺灣海峽危機
第一次臺灣海峽危機(九三砲戰)
一江山岛战役
1·20福州大轟炸
大陳島撤退
金剛計劃
台山列島海戰
克什米尔公主号事件
洪進山事件
7·21馬祖空戰
閩江口海戰
第二次臺灣海峽危機(金门炮战)
九二海戰
1958年台海空戰
九二四空戰
雙十馬祖空戰
台海心戰
六一九砲戰
湄公河戰役
周鸿庆事件
马晴山事件
國光計劃
东引海战
東山海戰
崇武以东海战
吳文獻事件
臺灣海峽中線
关闭政策
打通南北航线
海军舰队首航台湾海峡
臺湾海峡复航
聯合國大會第2758號決議
1979-1996
告台湾同胞书
三不政策
六二七事件
中华航空334号班机劫机事件
三七事件
開放兩岸探親
閩平漁事件
金门协议
闽狮渔事件
九二香港會談
汪辜会谈
千岛湖事件
1996-2008
戒急用忍
小三通
第三次臺灣海峽危機(臺灣海峽飛彈危機)
中国国民党和平之旅
兩岸定期航線
2008-2016
活路外交
兩岸兩會高層會談
野草莓運動
两岸互赠保育类动物
陆客赴臺
陆生赴臺
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
小三通
大三通
臺澎金馬個別關稅領域
服貿協議
太陽花學運
习连会
陳雲林訪臺爭議與衝突
张王会谈
張志軍訪臺爭議與衝突
貨貿協議
M503航路事件
习朱会
习马会
周子瑜国旗事件
羅志祥國族事件
2016至今
臺灣詐騙犯遣返案
雄三誤射
桃園火燒車案
退將赴陸
周泓旭案
資通電軍
李明哲事件
蔡金樹事件
2019年東亞青年運動會
习洪会
解放軍對臺飛彈
解放軍機艦繞臺
反紅媒遊行
中國大陸抵制第56屆金馬獎
陸客赴臺自由行停簽
武漢返臺包機事件
李孟居事件
2019年解放軍軍機越線
2020年解放军台海演练
黄郁婷队服事件
2021年所羅門群島騷亂
2022年美国教堂台裔枪击案
佩洛西访台
反應與影響
2022年解放军环台演练
陳嘉壎事件
馬英九一訪中國大陸
蔡麥會
2023年4月解放军环台演练
2023年8月解放军环台演练
谢秉成事件
2024年金門近海快艇翻覆事故(2024年厦金海域常态化执法巡查行动)
馬英九二訪中國大陸
习马二会
2024年中華民國總統就職典禮
2024年環台軍事演練
5月
10月
2024年中國大陸快艇闖入淡水港事件
大進滿88號事件
閩龍漁60877號事件
2024年中國大陸高校師生團訪問台灣
馬英九三訪中國大陸
亞亞事件
2025年環台軍事演練
4月
2025年中国大陆网民在台湾插旗事件
馬英九四訪中國大陸
臺灣海峽 · 臺灣地區文件中華人民共和國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臺灣問題與中國的統一》
《一個中國的原則與臺灣問題》
《反分裂國家法》
《中国公民往来台湾地区管理办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安全法》
《「臺獨」頑固分子及其關聯機構清單》
《臺灣問題與新時代中國統一事業》
《关于依法惩治“台独”顽固分子分裂国家、煽动分裂国家犯罪的意见》
中華民國
《中華民國憲法》
《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
《國家統一綱領》
《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
《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
《香港澳門關係條例》
「兩岸協議監督條例」(草案)
《反渗透法》
「境外勢力影響透明法」(草案)
「反併吞中華民國法」(草案)
海峽兩岸
《金門協議》
《海峽兩岸共同打擊犯罪及司法互助協議》
《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
《海峽兩岸醫藥衛生合作協議》
《海峡两岸避免双重课税及加强税务合作协议》
美國查论编 美國國會所認可通過之臺灣相關重要文件 基於《美國憲法》之三權分立政府權限
舊金山和約(1952)
中美共同防禦條約(1954-1979)
臺灣關係法(1979)
六項保證(1982)
臺灣安全加強法案(2000)
台灣旅行法(2018)
亞洲再保證倡議法(2018)
台灣友邦國際保護及加強倡議法(2020)
台灣保證法(2020)
其他
《马关条约》
《开罗宣言》
《波茨坦公告》
《降伏文書》
《聯合國安全理事會第87號決議》
《聯合國大會第505號決議》
《聯合國大會第2758號決議》
《中日和約》
中美三个联合公报
其他交通現行規劃
京台高速
臺灣海峽通道
泉金高速、 厦金高速、 沙金高速
厦金跨海大桥
319国道
639国道
京港(台)通道京臺線高速铁路
已廢止
臺湾地區环线高速公路
228國道
昆臺高速鐵路
流行文化
《國際橋牌社2》
《零日攻擊》
《一九九五閏八月》
情报与渗透
中国大陆的境外情报活动
分類
共享資源
文庫
查论编第二次国共内战
国共内战
战役列表
戰鬥列表
中國國民黨 / 中国共产党 / 民主党派
冷战
主要将领 中国共产党
毛泽东
朱德
刘少奇
周恩来
任弼时
彭德怀
林彪
刘伯承
邓小平
陈毅
粟裕
贺龙
陈赓
王震
罗荣桓
聂荣臻
叶剑英
徐向前
高岗
陈云
谭震林
李先念
萧劲光
薄一波
习仲勋
中國國民黨
蔣中正
李宗仁
顧祝同
陳誠
白崇禧
熊式輝
薛岳
何應欽
劉峙
阎锡山
湯恩伯
王耀武(被俘)
胡宗南
杜聿明(被俘)
马步芳
傅作义
卫立煌
余漢謀
宋希濂(被俘)
桂永清
孫立人
胡璉(負傷)
張靈甫 †
周至柔
孫連仲
陳濟棠
徐永昌
孙元良
盛世才
鄧寶珊
張治中
關麟徵
林遵
前奏
延安時期開始
統一戰線
國共摩擦
新三民主義
新民主主义
宪政运动
国民参政会
中共抗日根據地
減租減息
三三制
法幣贬值
伊宁事变
中共七大
陪都文化界对时局进言
费巩遇害
解散文工会
雅尔塔会议
波茨坦公告
八月風暴行動
两淮战役
中蘇友好同盟條約
日本投降
外蒙古独立
伯奇事件
朱總司令命令岡村寧次投降
中国战区受降
内蒙古人民共和国
五子登科
剿匪手本
向北发展,向南防御
对目前时局宣言
中共臺灣工委
重慶談判
雙十協定
剿匪密令
“一〇·三”事件(十月事件)
1945年国共冲突
上党战役
平綏路戰役
津浦战役
邯郸战役
山海关保卫战
高树勋运动
东蒙古人民自治政府
吕阿协定
“一二·一”惨案
三人委员会
軍調部
莫斯科三国外长会议
热河战役
一月停战令
整军方案
滄白堂事件
政治协商会议
政府組織案
和平建国纲领
政协宪草
國民大會案
軍事問題案
较场口事件
卢冬生遇害
张莘夫事件
反苏运动(二二二运动)
二二二事件
軍調部事件
孟县事件
沙岭战斗
第一阶段1946年3月↓1947年3月
國民黨六屆二中全會
国民参政会四届二次会议
上海黃金風潮案
練兵指示
李兆麟遇刺
南通慘案
四八空難
东北停战协议
中山公園音樂堂事件
北平四三事件
五四指示
六月停战令
人团联成立
下关惨案
李闻惨案
舊臺幣
东北行政委员会
第三方面调停
制宪国民大会(中華民國憲法)
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
臧大咬子事件
上海攤販事件
沈崇案
劝工大楼血案
二二八事件
中原
中原突围
出击陇海路战役
定陶战役
巨野战役
鄄城战役
滑县战役
巨金鱼战役
豫皖边战役
豫北战役
华北
晋北战役
大同集宁战役
同蒲战役
临浮战役
张家口战役
吕梁战役
汾孝战役
保南战役
晋南战役
正太战役
东北
第一次四平战役
第一次長春戰役
哈尔滨战役
本溪保卫战
第二次四平战役(吉長之役)
鞍海战役
安东会战(新开岭战役)
臨江戰役
东北剿匪
山东-苏中
胶济路沿线战役
苏中战役
朝阳集战役
泗縣戰役
两淮保卫战
平度安丘战役
漣水戰役
苏北战役
宿北战役
鲁南战役
莱芜战役
淮沭及李堡战役
莱芜战役
第二阶段1947年3月↓1948年9月
国民党六届三中全会
重点进攻
杜斌丞遇害
中山陵哭陵事件
枣林沟会议
中共中央城工部成立
杨禄奎事件
五二〇运动
六一惨案
上海警宪冲突
和平攻势
内蒙古自治政府
三查三整
国民党六届四中全会党团合并
解散民主同盟
于子三惨案
台盟成立
國大代表選舉
十二月会议
新式整军运动
革命军人委员会
民革成立
民盟恢復活動
同濟大學血案
上海舞潮案
申九惨案
第一屆立法委員選舉
成都四九慘案
北平四九惨案
四一四宣言
和平民主同盟
1948年中国通货膨胀
1948年币制改革
八一九限价
金圓券
打虎运动
第一届国民大会
孔宪荣尸谏
中華民國第一任總統副總統選舉
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
城南庄会议
五一口号
反对美帝扶日运动
北平七五事件
景明大楼事件
延安時期結束
华北人民政府
全總恢復
中原
鲁西南战役
挺進大別山
豫西战役
豫皖苏战役
丁里長戰役
高山铺战役
伏牛山东麓战役
平汉-陇海铁路战役
洛阳战役
宛西战役
宛东战役
襄樊战役
郑州战役
华北
青沧战役
第一次保北战役
清风店战役
石家庄战役
运城战役
临汾战役
察南绥东战役
冀热察战役
晋中战役
第二次保北战役
冀中穿心戰
东北
东北1947年夏季战役
第三次四平街會戰
东北1947年秋季战役
东北1947年冬季战役
第四次四平街會戰
长春围困战
山东-苏中
孟良崮戰役
七月分兵
南麻戰役
土山集戰役
盐城东台战役
胶东战役
莱阳战役
沙土集战役
李堡拼茶战役
盐南战役
胶济路西段战役
苏北战役
潍县战役
兖州战役
豫东战役
西北
陕北战役
合水戰役
第一次榆林战役
沙家店战役
延清战役
第二次榆林战役
宜瓦战役
西府陇东战役
澄合战役
第三阶段1948年9月↓1950年
江亚轮沉没
内战战争罪犯名单
《观察》事件
黃金運台
搶救學人
将革命进行到底
元旦文告
一月会议
关于野战军番号改按序数排列的决定
和平谈判八项条件
蒋中正下野
太平輪沉沒事件
江湾军火库爆炸案
四六事件
紫石英号事件
米高扬秘密访问西柏坡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北平和谈
张权遇害
关闭政策
澎湖七一三事件
青年团一大
新政协筹备会
新臺幣
60億圓紙幣
第一次文代会
銀圓券
东北人民政府
馮玉祥之死
楊杰遇害
扎巴依喀勒山空难
新政協召开
共同纲领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
中央人民政府成立
國慶文告
兩航事件
重庆一一·二七大屠杀
中華民國政府遷台
成都十二桥惨案
东北
辽沈战役(三大战役)
锦州战役
长春围困战
塔山战役
黑山阻击战
华中、华东
济南战役
吴化文起义
淮海战役(三大战役)
徐东阻击战
碾庄战役
雙堆集戰役
陳官莊戰役
荆门战役
渡江战役
江阴要塞起义
長江突圍
上海戰役
月浦之戰
上海大轰炸
青即战役
宜沙战役
湘赣战役
青树坪战役
衡宝战役
赣西南战役
福州战役
平潭島戰役
漳州战役
厦门战役
金门战役
舟山战役
登步島戰役
舟山撤退
华北、西北
荔北战役
西北1948年冬季战役
太原戰役
察绥战役
平津战役(三大战役)
新保安战役
天津战役
北平和平解放
安新战役
大同和平解放
陕中战役
扶郿战役
兰州战役
宁夏战役
綏遠和平解放
新疆和平解放
华南
广东战役
鄂西战役
广西战役
富臺部隊
西南
广西战役
南泉战役
西南战役
成都战役
彭县起义
云南起义
滇南战役
泰緬孤軍
西昌战役
昌都战役
两岸軍事对峙1950年↓1979年
全国大剿匪
中南剿匪
湘西剿匪
华东剿匪
大别山剿匪
西北剿匪
西南剿匪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西藏和平解放
十七条协议
大擔島戰役
南日島戰役
湄州岛战斗
東山島戰役
1950
1953
海南島戰役
万山群岛战役
李彌反攻雲南戰役
九三炮战
一江山岛战役
1·20福州大轟炸
大陳島撤退
金剛計劃
台山列島海戰
7·21馬祖空戰
金门炮战
九二海戰
1958年台海空戰
九二四空戰
雙十馬祖空戰
六一九砲戰
湄公河戰役
反共救國軍
解放台湾
反攻大陸
國光計畫
东引海战
八六海戰
烏坵海戰
关闭政策 → 打通南北航线 → 海军舰队首航台湾海峡 → 台湾海峡复航
告台湾同胞书
冷戰末期至今1980年代至今
六二七事件
三七事件
小金門高炮誤擊廈門事件
台灣海峽飛彈危機
解放軍機越過台海中線
解放軍機艦繞臺
解放軍台海演練
解放军环台军演
2022年
2023年4月
2023年8月
2024年5月
2024年10月
2025年4月
2024年金門近海快艇翻覆事故
2024年厦金海域常态化执法巡查行动
參見:解放区 / 国统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特赦
共產黨间谍 / 國民黨间谍
台灣海峽兩岸主題导航
查论编中国改朝换代战争(維基數據:Q124396154)商鸣条之战周牧野之战 · 犬戎攻周之戰秦秦灭周 · 秦灭六国之战漢秦末民变 · 楚汉战争 · 东汉统一战争三国魏灭燕之战 · 魏灭蜀之战晋晉滅吳之戰 · 晉滅成漢之戰 · 晋灭后秦之战 · 晋灭南燕之战五胡十六国永嘉之乱 · 后赵灭前赵之战 · 前燕灭冉魏之战 · 前秦滅前燕之戰 · 后燕灭西燕之战南北朝北魏統一北方 · 北周滅北齊之戰隋隋滅陳之戰唐唐朝开国战争五代十国后唐灭后梁之战 · 后唐灭前蜀之战 · 后晋灭后唐之战 · 契丹滅後晉之戰 · 後周代漢宋北宋开国战争(北宋滅荆南 · 北宋灭后蜀 · 北宋灭南汉 · 北宋灭南唐 · 北宋灭北汉)金金滅遼之戰 · 靖康之变元蒙古征服中國(蒙古滅西夏之戰 · 蒙金戰爭 · 蒙古滅大理之戰 · 宋元战争)明明朝开国战争清清朝开国战争(明清战争 · 清平云南之战 · 準噶爾之役)現代辛亥革命